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分工与分配的矛盾是人与社会互动发展的契合点——兼与郝晓光先生商榷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分工与分配矛盾”的思想,既准确把握了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的实质,同时又精确切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范畴研究中人与社会互动发展的关键;而“分工与分配的否定之否定”的形式,不但具有矛盾发现的历史现实性意义,而且更具有矛盾分析的逻辑动力性意义。
作者
秦凤白
机构地区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奇台工作站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5期5-7,共3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分工与分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性范畴研究
分类号
B0-6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
1
郝晓光.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范畴应廓清的几个关键问题——兼谈对分工与分配的否定之否定[J]
.湖北社会科学,2006(5):5-8.
被引量:15
2
[美]阿尔温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二级参考文献
5
1
郝晓光.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商品——与邢贲思、陈柏灵同志商榷[J]
.湖北社会科学,1990(8):28-32.
被引量:8
2
黄楠森 夏甄陶 陈志尚.人学辞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
3
[苏]弗罗洛夫.人的前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4
李连科.论人的需要[A].关于人的学说的哲学探讨[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
郝晓光.对所谓马克思主义普遍价值概念"定义"的否证[N].光明日报,1987-01-05.
共引文献
14
1
郝晓光.
构建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历史观——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J]
.湖北社会科学,2014(10):21-24.
被引量:9
2
周树智,李军.
论现实的人与人的现实的同一性——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特色[J]
.湖北社会科学,2007(2):5-8.
被引量:4
3
胡义成.
弘扬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人的哲学论纲》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范畴应廓清的几个关键问题》读后[J]
.湖北社会科学,2007(2):9-11.
被引量:1
4
郝晓光.
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是回答“剩余价值学说过时论”的最好方法——试论剩余价值范畴的二重性[J]
.湖北社会科学,2007(4):5-8.
被引量:8
5
郝晓光.
论剩余价值范畴从哲学含义到经济学含义的推进[J]
.湖北社会科学,2008(7):5-8.
被引量:6
6
秦凤白.
廓清劳动价值理论中劳动力与劳动的若干基本关系[J]
.湖北社会科学,2008(8):5-8.
7
郝晓光.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体系的本体论特征——从两大难题的破解到两个统一的建立[J]
.河北学刊,2008,28(6):18-22.
被引量:7
8
唐坤.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人性研究的相关问题——兼与郝晓光先生商榷[J]
.湖北社会科学,2009(12):5-9.
被引量:1
9
郝晓光,孙亮.
剩余价值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基本原理[J]
.湖北社会科学,2010(8):5-7.
被引量:4
10
郝晓光.
剩余价值哲学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解读——是“人与物的矛盾”还是“人与人的矛盾”[J]
.湖北社会科学,2015(5):30-3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9
1
吴本健,巩蓉蓉.
空间正义: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3):128-142.
被引量:30
2
涂良川,李爱龙.
劳动与需要: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双重视野[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85-90.
被引量:6
3
王文东.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空间正义思想解读[J]
.哲学研究,2016(4):8-14.
被引量:19
4
盛来运,郑鑫,周平,李拓.
我国经济发展南北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J]
.管理世界,2018,34(9):16-24.
被引量:255
5
林密.
马克思视域中的城乡不平衡发展及其超越——以《资本论》为中心的再考察[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34-42.
被引量:10
6
孙全胜.
论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伦理的三重维度[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1(2):100-105.
被引量:11
7
孙炳炎.
论都市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城市空间批判思想——基于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的视角[J]
.世界哲学,2020(5):39-47.
被引量:3
8
李欣燕.
马克思空间思想的政治经济学发现及其当代意义[J]
.经济纵横,2020(11):36-44.
被引量:5
9
左停,李颖,李世雄.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机制与路径分析——基于全国117个案例的文本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4-12.
被引量:32
10
张广科,王景圣.
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演变、困境与突破[J]
.中州学刊,2021(3):22-28.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1
1
张勇利,肖仕平,陈樱.
共同富裕困境与路径:基于马克思空间正义与分配正义理论[J]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23(1):5-1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黄喆.
区域协同立法权限厘定的理论阐释与制度展开[J]
.政治与法律,2024(10):37-52.
被引量:2
2
何植民,蒋护纹.
推进乡村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向:基于空间正义的分析[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8(5):16-23.
3
苏明华,张家寿.
评价指标体系视阈下共同富裕促进对策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7(5):12-17.
1
胡义成.
弘扬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人的哲学论纲》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范畴应廓清的几个关键问题》读后[J]
.湖北社会科学,2007(2):9-11.
被引量:1
2
郝孚逸.
论分工与分配的经济学哲学内涵——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不同理解谈起[J]
.江汉论坛,2007(8):9-13.
被引量:4
3
郝晓光.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范畴应廓清的几个关键问题——兼谈对分工与分配的否定之否定[J]
.湖北社会科学,2006(5):5-8.
被引量:15
4
邵璐.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评述[J]
.环球人文地理,2014,0(7X):300-300.
5
肖素娟.
读《论语》对孔子思想的一些认识[J]
.群文天地,2011(11):214-214.
6
郭莲纯.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制度创新[J]
.中外企业家,2014(4):236-237.
被引量:1
7
唐坤.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人性研究的相关问题——兼与郝晓光先生商榷[J]
.湖北社会科学,2009(12):5-9.
被引量:1
8
郝孚逸.
劳动与“二分”的关系是剩余价值哲学的内核--马克思劳动理论与剩余价值哲学关系的探讨(四)[J]
.湖北社会科学,2008(8):53-54.
被引量:1
9
龙军忠.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交往”与人的发展[J]
.西安社会科学,2009,27(5):10-11.
10
张桂芳.
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J]
.党政干部学刊,2003(4):15-16.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