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对偶的生成机制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中国古代诗歌文体中,对偶一直贯穿始终,在早期它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后来它是构成近体诗的必备条件。可以说,对偶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灵魂和生命。“五四”时期,对偶虽被白话文运动的先驱胡适连同“古典文学”一起打倒,但终究是打而不倒。至今,它仍然在诗歌、散文等书面语体中广泛使用。即使是日常生活中,如在谚语、门联中,也少不了它。为何对偶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呢?对偶辞格是怎样生成的呢?
作者 李彦苓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4期18-20,共3页 Modern Chines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