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66,共3页
Literary Review
参考文献8
-
1.《焦菊隐文集》第1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286页.
-
2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引子”.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
3蒲伯英.《我主张要提倡职业的戏剧》[J].戏剧,(1921).
-
4陈大悲.《为什么我没有提倡职业的戏剧》[J].戏剧,(1922).
-
5欧阳予倩.《话剧职业化问题讨论》[J].新戏剧,(1937).
-
6洪深.《从中国的新戏说到话剧》[N].广州《民国日报》,1929年2月.
-
7《焦菊隐文集》第3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394页.
-
8《焦菊隐文集》第4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126页.
共引文献10
-
1施旭升.民族化:悖论与抉择——从民族文化传统看话剧与戏曲的个性生成[J].戏剧艺术,2002(3):21-27.
-
2马俊山.论中国话剧的市民身份及其自我认同[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4):126-146. 被引量:1
-
3宋剑华.百年沉浮:20世纪中国话剧运动之反省[J].文艺争鸣,2005(3):115-120. 被引量:2
-
4邹红.从焦菊隐到黄佐临:中国当代话剧导演理念的二度转向[J].文艺研究,2007(7):107-116. 被引量:3
-
5满新颖.是歌剧还是话剧——论《扬子江暴风雨》作为“新歌剧”的名与实[J].音乐研究,2007(3):62-64. 被引量:11
-
6陈留生.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初期形态[J].江苏社会科学,2009(4):172-178. 被引量:1
-
7刘子凌.20世纪20年代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成立过程的再考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10):204-215. 被引量:3
-
8常彬.关于“文明戏”的再思考[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2):243-251.
-
9蒋中崎.洪深戏剧思想简论[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87(1):134-140.
-
10邹红.焦菊隐的“戏剧—诗”观念及对当代话剧的启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4):149-16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50
-
1田本相.论曹禺的现实主义[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1(1):91-98. 被引量:9
-
2贾磊磊.“雅俗共赏论”辨析[J].电影艺术,1988(6):10-22. 被引量:4
-
3袁联波.论戏剧演出中的幻觉性与剧场性——兼谈黄佐临、马也关于“幻觉”的讨论[J].戏剧艺术,2004(3):56-63. 被引量:2
-
4左莱.曹禺戏剧的“雅俗共赏”与长久艺术生命力[J].中国戏剧,1991,0(1):29-32. 被引量:3
-
5郭跃进.谈中国话剧艺术的民族化和表现力[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5(3):30-33. 被引量:1
-
6西奥多 W.哈特伦,吴光耀.剧场性与新戏剧[J].戏剧艺术,2005(5):32-46. 被引量:10
-
7徐晓钟.关注时代 开拓审美 走向大众 纪念中国话剧诞生百周年[J].中国戏剧,2007(3):7-8. 被引量:2
-
8刘厚生.发扬校园话剧的优良传统——纪念中国话剧百年[J].群言,2007(5):36-41. 被引量:1
-
9陈世雄.关于话剧现状的几点思考[J].戏剧艺术,2007(3):14-19. 被引量:1
-
10欧阳山尊.战斗的历史——纪念中国话剧诞辰一百周年[J].文艺研究,2007(7):82-8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8
-
1傅晓燕.范型突破·当下介入·原创意味——《莲花》的文本价值与意义分析[J].戏剧文学,2008(6):39-42.
-
2刘家思.中外剧场性概念的偏失与辩正[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0(3):61-65. 被引量:1
-
3刘家思.中外剧场性概念的偏失与辩正[J].文化艺术研究,2011,4(4):150-157. 被引量:6
-
4李劼刚.中国话剧,魂兮归来——略谈中国话剧的振兴之路[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4(6):144-145.
-
5刘家思.从剧场性看曹禺戏剧文体的范式意义[J].文化艺术研究,2012,5(4):81-89.
-
6纪斌.由《雷雨》《茶馆》看话剧在现当代文学中的发展[J].考试周刊,2017,0(87):22-22.
-
7闫睿欣,马小媛,韩超然.中国当代戏剧的“戏中戏”问题研究——基于大众对“戏中戏”创作手法的认知度的调研[J].剧作家,2023(5):63-72.
-
8毛俊宁.简析中国话剧的发生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4,0(5X):113-113.
二级引证文献7
-
1苑永嘉.浅谈戏剧的剧场性[J].戏剧之家,2013(3):42-43. 被引量:1
-
2温松峰.中外戏剧交流中的文化隔阂及其破解[J].戏剧文学,2015(3):145-148. 被引量:3
-
3乔金果.全球化背景下中外戏剧语言的交融现象[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6(6):108-110. 被引量:1
-
4谢秋菊.近年来英美戏剧对中国元素的吸纳[J].戏剧文学,2018(9):142-145.
-
5边思敏,朱育帆.观看、在场与公共视觉伦理影响:论当代景观空间的剧场性[J].风景园林,2019,26(2):105-110. 被引量:4
-
6杨朔.当代绘画在空间展示中的剧场性策略[J].美术文献,2021(9):59-60.
-
7杨晓宵.中职学前专业儿童剧剧本的编写技巧[J].现代职业教育,2017(30):208-208.
-
1丁启阵.多才多艺的曹操[J].政府法制,2012(2):24-25.
-
2张守仁.我看近年散文[J].艺术广角,2006(2):4-7.
-
3马奔腾.论唐代诗歌中“静”的审美趋向[J].社会科学战线,2014(10):275-277.
-
4胡非玄.简论话剧《原野》之改编[J].戏剧之家,2009(1):64-67.
-
5刘尊明,王兆鹏.本世纪东坡词研究的定量分析──词学研究定量分析之一[J].文学遗产,1999(6):59-65. 被引量:7
-
6李犁耘.解放讽刺文艺[J].文艺争鸣,1987(4):61-61.
-
7张大新.金元文士之沉沦与元杂剧的兴盛[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4(2):75-83.
-
8张秋生.童话创作浅谈[J].幼儿教育,1995,0(10):40-40.
-
9汤冬梅,汤杰英.三组矛盾的对立——略论当代诗歌误区[J].当代文坛,2005(2):84-86.
-
10朱铭.浅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赤子,2015(12):48-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