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文精神与大众文化批评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90年代中国的大众文化9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同时,社会文化形态也由传统的农业文化向现代工业文化转型;从价值体系上看,则由以群体为本位的文化模式,向以个体为本位的文化体系转化。对大众日常生活价值形态...
作者
许文郁
机构地区
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基础部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34-40,共7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大众文化批评
人文精神
社会文化转型
中国社会
市场经济过渡
大众传播媒介
计划经济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0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70
1
朱立元.
走自己的路──对于迈向21世纪的中国文论建设问题的思考[J]
.文学评论,2000(3):5-14.
被引量:102
2
高楠.
中国文艺学的转换之根及其话语现实[J]
.社会科学辑刊,1999(1):128-134.
被引量:13
3
陈立旭.
新时期大众文化审视[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9(2):31-37.
被引量:4
4
曹顺庆,吴兴明.
替换中的失落——从文化转型看古文论转换的学理背景[J]
.文学评论,1999(4):69-80.
被引量:45
5
相福庭.
文论转换:一个值得反思的话题[J]
.文艺评论,1998(6):12-16.
被引量:5
6
刘保忠,古风.
是谁在“转换”──再谈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0(3):78-82.
被引量:8
7
田忠辉.
文学理论反思与文化诗学走向——兼评曾庆元对李春青之争鸣[J]
.文艺争鸣,2002(4):67-69.
被引量:2
8
杜春华.
从文化的开放形态看大学生文化的变迁轨迹[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1):7-9.
被引量:6
9
曹顺庆.
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
.文艺争鸣,1996(2):50-58.
被引量:465
10
张颐武.
对“现代性”的追问——90年代文学的一个趋向[J]
.天津社会科学,1993(4):74-79.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1
1
米嘉.
当前体育新闻呈现的负面问题及其原因探析[J]
.搏击(体育论坛),2010,2(2):28-30.
被引量:2
2
刘冠君.
探索的历程——十年来文艺论争的回顾与反思[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28(4):121-124.
3
姜葵.
大众文化与大学人文精神[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6):92-96.
被引量:1
4
杜艳伟,郭晴.
当代体育媒体的大众文化特征审视[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3):44-46.
5
覃祚建.
如何发展当代大众文化[J]
.湘潮,2007(07X):50-51.
6
李建中.
大众文化对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影响及对策[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8):135-138.
7
张鹏飞.
全球多元语境下中国大众文化的人文困顿及演绎趋向[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8(5):64-68.
8
张丽娜.
大众文化场域之廓清与厘定[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10):130-133.
9
何小杰,张美娥.
大众文化的道德自觉[J]
.唐都学刊,2013,29(4):119-122.
10
陈莉.
论中国大众文化的表征及提升途径[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3(1):237-244.
二级引证文献
6
1
秦桂平.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多重范式[J]
.探求,2022(3):87-94.
2
高旭.
当代中国电影的审美研究——以《泰囧》为例[J]
.东南传播,2013(7):90-91.
3
汪盛科.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精神构建[J]
.考试周刊,2010(22):234-235.
被引量:1
4
徐慧文.
刍议“泛广告”时代如何消除不和谐电视广告[J]
.山东工会论坛,2015,21(3):65-67.
5
张轩铭.
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中的畸变现象及原因[J]
.新闻传播,2017(1):21-22.
被引量:2
6
邓国凤,温园.
体育新闻报道对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J]
.新闻战线,2018(12X):131-132.
被引量:3
1
于德山.
当代消费文化的崛起及其反思[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8(2):32-37.
被引量:5
2
张小平.
论新时期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三大动力[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1-134.
3
张涵.
新型城镇化中的文化经济发展研究[J]
.理论学刊,2014(4):80-84.
被引量:5
4
姜森林.
论现代性的文化危机主题[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6):99-101.
5
林建曾.
试析近代贵州社会文化转型变化及其特点[J]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6.
6
夏光富.
网络媒介与社会文化整合问题探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29(3):27-29.
被引量:4
7
黄业敏.
照片凝结瞬间 影像释放力量 记“好摄之徒”杨量宇[J]
.中国城市金融,2011(5):78-80.
8
胡格吉夫.
蒙古族民间美术价值形态的传承研究[J]
.读书文摘(中),2015,0(9):15-15.
9
吴秀明,道文.
社会文化转型与“文学浙军”的现代境遇[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0(1):5-12.
被引量:3
10
创造中华文化新价值[J]
.文化学刊,2009(4):119-119.
甘肃社会科学
199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