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西北地区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已严重制约了西北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这种生态危机主要是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核心是水资源的短缺,突出地表现为森林消失、水土流失严重、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盐渍化、旱涝风沙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呈现出荒漠化“局部逆转...
作者
吴晓军
机构地区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文史教研室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66-72,共7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西北地区
历史变迁
自然生态系统
社会经济
生态危机
水土流失
草场退化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8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94
同被引文献
198
1
万建中.
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以北京为考察点[J]
.西北民族研究,2022(6):57-67.
被引量:6
2
徐燕,袁同凯.
河湟走廊上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临夏州唐汪人为例[J]
.西北民族研究,2021(3):28-43.
被引量:15
3
束锡红,马宗英.
区域环境变迁与经济文化历史演进之互动——以陕甘宁地区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2004,24(2):125-131.
被引量:1
4
张建民.
碑石所见清代后期陕南地区的水利问题与自然灾害[J]
.清史研究,2001(2):43-55.
被引量:14
5
胡阿祥.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态环境[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1,17(3):45-52.
被引量:13
6
李伯重.
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几次大起大落[J]
.人口研究,1999,23(1):15-19.
被引量:39
7
刘沛林.
历史上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水灾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6):144-151.
被引量:35
8
史念海.
司马迁规划的农牧地区分界线在黄土高原上的推移及其影响[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14(2):7-36.
被引量:17
9
萧正洪.
清代西部地区的农业技术选择与自然生态环境[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14(1):51-71.
被引量:6
10
侯仁之.
从红柳河上的古城废墟看毛乌素沙漠的变迁[J]
.文物,1973(1):35-41.
被引量:81
引证文献
19
1
郑景云,文彦君,方修琦.
过去2000年黄河中下游气候与土地覆被变化的若干特征[J]
.资源科学,2020,42(1):3-19.
被引量:19
2
注塑机需求旺盛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J]
.塑胶工业,2006,9(1):52-52.
3
熊红芳.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建设思考[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6):9-12.
被引量:3
4
马晓钰.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失衡的原因分析[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2):353-355.
被引量:1
5
李璇,赵微平.
西部植被建设对我国整体生态环境的作用[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6(4):331-334.
被引量:1
6
方修琦,章文波,魏本勇,胡玲.
中国水土流失的历史演变[J]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1):158-165.
被引量:15
7
贺佳.
浅析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
.商场现代化,2011(3):129-129.
被引量:1
8
李俏,王建华.
环境变迁视角下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
.农业考古,2012(6):209-213.
被引量:4
9
刘国军.
开发大西北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与对策[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14(4):5-10.
被引量:14
10
刘国军.
开发大西北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与对策[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16(2):14-1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4
1
王素英,樊成远.
保水复合肥对草木樨发芽率及促进生长试验研究[J]
.内蒙古林业科技,2002,28(z1):4-6.
被引量:4
2
霍尚涛,陆志明.
我国农村环境政策的创新[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5):56-57.
被引量:4
3
王让会,张慧芝,赵振勇,孙洪波,黄俊芳,于谦龙,李凤英.
干旱区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的特征分析[J]
.生态环境,2004,13(3):347-349.
被引量:16
4
王让会,张慧芝,赵振勇,黄俊芳,孙洪波.
MODS耦合关系的界面过程及其特征[J]
.干旱区地理,2004,27(3):388-392.
被引量:7
5
伏洋,李凤霞,严进瑞.
青海省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青海气象,2004(4):28-32.
被引量:1
6
秦丽杰,邱红.
松辽流域水资源区域补偿对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14-19.
被引量:25
7
桂呈森.
西部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82-84.
被引量:5
8
廖红.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J]
.中国发展,2003,3(3):4-7.
被引量:23
9
张志辉,刘卫军.
西北地区农村资源产权制度的缺陷及其建设途径[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55-58.
10
樊新刚,米文宝,杨美玲.
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补偿机制探讨[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2):174-177.
被引量:16
1
潘亮贤.
三都县水稻土养分现状、历史变化及施肥策略[J]
.南方农业,2014,8(02X):101-104.
被引量:1
2
王唯贤,田中玉.
北京郊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历史变化与调整[J]
.北京农业科学,1994,12(6):33-37.
被引量:1
3
何青元.
有机茶园生态建设[J]
.生态经济,2003,19(10):50-51.
被引量:1
4
苗天民.
杭州地区单、双季稻生产地位的历史变迁[J]
.杭州农业与科技,1998,0(3):21-25.
5
朱士光.
历史时期江汉平原农业区的形成与农业环境的变迁[J]
.农业考古,1991(3):84-92.
被引量:6
6
漯河市农业科学院[J]
.河南农业科学,2007,36(10):1-1.
7
五大连池企业文化之旅(丰田柯斯达篇)[J]
.汽车与社会,2011(31):38-47.
8
《生态环境变迁与夏代的兴起探索》出版[J]
.古今农业,2004(4):36-36.
9
黄土高原最初并不姓“黄”[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4):61-61.
10
缪建泉,陈瑞云.
福建地道药材的历史变化与现状[J]
.海峡药学,2009,21(8):88-90.
被引量:5
甘肃社会科学
199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