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5-176,共2页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2
-
1林银焕.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互动探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6):110-112. 被引量:8
-
2郑晓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问题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S1):161-163. 被引量:12
-
3Steve McDonald, Lance D Erickson, Monica Kirkpatrick Johnson, Glen H Elder. Informal mentoring and young adult employment [ J ].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2007, 36 (4) : 1328 - 1347.
-
4申献忠,冯巧兰,黄春国,陈晶晶.农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427-429. 被引量:6
-
5李洪雄,朱廷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68-70. 被引量:23
-
6施冠群,刘林青,陈晓霞.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网络构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09,36(6):79-83. 被引量:135
-
7王金梅,李德波.从云南农业大学看当代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及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9(6):32-34. 被引量:7
-
8黄可,刘梦.基于创业教育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前沿,2010(2):177-179. 被引量:11
-
9黄林楠,丁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8(6):158-160. 被引量:134
-
10李美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性研究[J].职业时空,2010,6(12):185-187. 被引量:3
-
1刘亦欣.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分析[J].北方文学(中),2015,0(8):201-201.
-
2杨永久.建立适合我国师范院校就业教育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3):114-116. 被引量:2
-
3黄红湖.高职特色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教育实践探析[J].大学教育,2014(13):27-29.
-
4王德炎,刘义.构建“大就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绵阳师范学院为分析个案[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3):133-136.
-
5余雪勇,韩璐.当代高校的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1):25-28. 被引量:3
-
6胡锐,齐赫.探究就业教育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影响[J].科学中国人,2016(11X).
-
7刘维政,罗萌.浅析基于“职业锚理论”的大学生就业教育模式[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12):206-208. 被引量:7
-
8韩凤波.深化地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北京农业(下旬刊),2013(A12):310-310. 被引量:1
-
9王连洋,乔杨,辛勤,陈尧,鲍荣娟.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6):216-217. 被引量:5
-
10白新刚.地方本科院校就业教育现状分析[J].晋中学院学报,2014,31(2):8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