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语法化与主观化:“起来”和“起去”不对称分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在语料考察基础上,以认知语言学的主观性和主观化为理论工具对“起来”与“起去”的不对称分布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起去”的消隐现象与“起来”的概念包容性相关;“起来”经历了一个主观性不断增强的主观化过程,而“起去”没有获得主观性表达功能因而走向消隐。
作者
李银美
机构地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系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年第5期167-169,共3页
关键词
“起去”
“起来”
语法化
主观化
主观性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4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马玉汴.
趋向动词的认知分析[J]
.汉语学习,2005(6):34-39.
被引量:28
2
邢福义.
《西游记》中的“起去”与相关问题思辨[J]
.古汉语研究,2005(3):2-10.
被引量:14
3
王灿龙.
“起去”的语法化未完成及其认知动因[J]
.世界汉语教学,2004,18(3):27-37.
被引量:23
4
邢福义.
“起去”的普方古检视[J]
.方言,2002,24(2):97-107.
被引量:48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502
2
张国宪.
延续性形容词的续段结构及其体表现[J]
.中国语文,1999(6):403-414.
被引量:28
3
张振兴.
方言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4):42-49.
被引量:43
4
邢福义.
形容词动态化的趋向态模式[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5):7-15.
被引量:32
5
沈家煊.
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
.当代语言学,1994(1):12-20.
被引量:177
6
邢福义.
说“您们”[J]
.方言,1996(2):100-106.
被引量:17
7
邢福义.
有关“起去”的两点补说[J]
.方言,2002,24(3):245-245.
被引量:10
8
江蓝生.
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J]
.中国语文,2004(5):387-400.
被引量:162
9
王灿龙.
“起去”的语法化未完成及其认知动因[J]
.世界汉语教学,2004,18(3):27-37.
被引量:23
10
邢福义.
“起去”的普方古检视[J]
.方言,2002,24(2):97-107.
被引量:48
共引文献
84
1
王灿龙.
“起去”的语法化问题再思考[J]
.语言学论丛,2019(2):88-108.
被引量:1
2
聂志平.
老舍作品语言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形成中的经典示范作用[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207-221.
被引量:2
3
林华勇,颜铌婷,李敏盈.
粤语句末助词"佢"的非现实性——兼谈方言语法范畴比较中存在的问题[J]
.语言研究集刊,2021(2):175-193.
被引量:3
4
张光明.
忻州方言的“起去”[J]
.语文研究,2004(4):58-60.
被引量:9
5
王灿龙.
“起去”的语法化未完成及其认知动因[J]
.世界汉语教学,2004,18(3):27-37.
被引量:23
6
储泽祥.
“十五”期间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J]
.汉语学习,2005(1):3-8.
被引量:3
7
邢福义.
《西游记》中的“起去”与相关问题思辨[J]
.古汉语研究,2005(3):2-10.
被引量:14
8
马玉汴.
趋向动词的认知分析[J]
.汉语学习,2005(6):34-39.
被引量:28
9
程志兵.
西北方言研究的新收获——评毋效智教授的新著《扶风方言》[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1):138-139.
10
肖奚强,王灿龙.
“之所以”的词汇化[J]
.中国语文,2006(6):531-538.
被引量:25
同被引文献
6
1
贺阳.
动趋式“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其句法表现[J]
.语言研究,2004,24(3):23-31.
被引量:38
2
方一新,雷冬平.
近代汉语“看来”的词汇化和主观化[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23(3):107-111.
被引量:13
3
赵志强,王冬梅.
由“起”到“起来”——趋向动词“起来”的语法化[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109-112.
被引量:2
4
张爱玲.
“看来”的主观化[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3):384-389.
被引量:7
5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6
王敏.
现代汉语“起来”的句法、语义分析[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4):103-10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潘玉华,饶春.
从“看来”“看起来”的语法化历程看其差异[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2):74-76.
1
潘文.
明喻词的句法功能及认知语言学思考[J]
.语文研究,2007(3):18-21.
被引量:4
2
邹鑫.
浅析方位词“里外(中内)”的不对称分布[J]
.改革与开放,2010(6X):60-61.
被引量:1
3
王建珍.
“多/少”的语法对称性与不对称性[J]
.语文知识,2007(2):94-96.
被引量:4
4
李金秋.
“多”与“少”在句法结构上的不对称分布[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6):66-67.
5
张言军.
言语交际中称谓语“先生”、“女士”的不对称分布[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4):63-67.
被引量:1
6
刘志芳.
论“嫁”和“娶”的不对称分布[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3):32-33.
7
侯建东.
中国英语学习者属格关系从句习得研究[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4):22-30.
被引量:1
8
游舒.
被字句的语息表达对其成分消隐的制约与影响[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3):94-98.
被引量:3
9
李倩.
浅论复合趋向补语“起来”——兼谈“起来”与“起去”的不对称[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6):121-125.
被引量:1
10
成滢.
从译介学角度看文学翻译中的几种文化意象[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2):143-147.
被引量:13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