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1,共7页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参考文献37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2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5卷第1章.
3 《哲学史教程》(上卷),罗达仁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49页.
4 《古希腊哲学探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38页.
5 METAPHYICA, 1012^b34 - 1013^a23, (The Works of Aristotl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under the editionship of J. A. Smith and W. D. Ross, Volume Ⅷ) translated by W, D, Ross,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08.
6 W. D. Boss, Aristotle' s Metaphysics,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24. The Complete Works of Aristotle, ( the revised oxford translation, in two volumes) edited by Jonathan Barn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5. pp. 1599 - 1600.
7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商务印书馆,1959..
8 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7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
9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李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5-116页.
10 Greek-English Lexicon, edited by Liddell and Scott, Abridged Edition,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77.
共引文献3245
1 张立波.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2 李文阁.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 .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3 许斗斗.社会:人与自然相互生成意义上的统一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社会”理论的解读[J] .学术研究,2004(7):58-63. 被引量:6
4 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5 于桂芝.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6 顾智明.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7 程广云.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42-48. 被引量:5
8 吴学琴.元批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理论评析[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88-94. 被引量:1
9 阎艾萍.奥运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对北京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的思考[J] .体育文化导刊,2004(6):31-32. 被引量:1
10 李庚香.法美学是人学[J] .中州学刊,2004(4):192-19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11
1 宁树藩,丁凎林.关于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活动的回忆——陈望道同志生前谈话纪录[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2(3):1-4. 被引量:48
2 杨荣华.《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出版六十周年[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8(2):7-12. 被引量:2
3 张奠宙.教育数学是具有教育形态的数学[J] .数学教育学报,2005,14(3):1-4. 被引量:135
4 李静,王秀兰.学会“数学思考”的两层次本原性问题研究[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10):43-45. 被引量:4
5 郑毓信.数学教育的“问题导向”(续)[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0(3):2-5. 被引量:4
6 沈威,曹广福.中学数学课题式教学概述[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0(8):62-66. 被引量:6
7 丘成桐.创新的基础在质疑问难[J] .中国教育学刊,2021(4). 被引量:4
8 章建跃.学会提问(之五)[J]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22(3). 被引量:12
9 刘加霞,刘琳娜.“认识角”的教学:从历史渊源中寻找启示[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4(1):23-27. 被引量:1
10 马天俊.形而上学的修辞形态[J] .学习与探索,2003(6):14-1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0
1 刘明远.哥特开场中的破与立:《共产党宣言》首句之诠释[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3,44(2):101-108. 被引量:1
2 崔唯航.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汉语:旨趣与路径[J] .山东社会科学,2012(7):11-15. 被引量:1
3 崔唯航.理论自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对近年来马哲研究的一个有限观察和评论[J] .学术研究,2013(1):13-19. 被引量:5
4 汪信砚,程通.马克思为什么说共产主义不是“理想”——对《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中马克思一段增补的重新解读[J] .山东社会科学,2014(4):17-24. 被引量:5
5 徐洋.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称共产主义为“幽灵”?——《共产党宣言》首句中译文的演变[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58-160. 被引量:15
6 张世飞,郭军,王立伟.21世纪以来国内《共产党宣言》研究综述[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0(3):195-200. 被引量:4
7 吴建广.《共产党宣言》是“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道——德文本《共产党宣言》“引言”之翻译与诠释[J] .当代外语研究,2018(3):33-47. 被引量:9
8 崔唯航.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话语体系[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3(4):101-111.
9 孔令翠,曹进.《共产党宣言》核心术语翻译的中国化演变研究[J] .上海翻译,2021(6):7-12. 被引量:4
10 刘通.“幽灵”学说的研究综述--基于马克思相关文本中的“幽灵”呈现[J] .学术探索,2023(7):36-42.
1 叶辛.文学语言的规范与非规范[J] .语文建设,1992(10):24-24. 被引量:2
2 俞政.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经过[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8(4):108-112. 被引量:5
3 黄忠廉.重识严复的翻译思想[J] .中国翻译,1998(2):5-7. 被引量:26
4 张博.古代汉语名词动用的多义性及译解[J] .远程教育杂志,1997,17(3):12-13.
5 蓝天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句的译解[J] .阅读与写作,1995,0(7):15-16.
6 王乃仁.小议俄汉词典释义[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2(3):40-42.
7 库宁,黄耀平.苏联学者在英语词汇学研究方面的成就[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58,1(3):287-295.
8 魏博辉.语言·哲学·哲学语言[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62-71. 被引量:4
9 许钧.在继承中发展[J] .中国翻译,1998(2):3-4. 被引量:15
10 蔡新乐.让诗意进入翻译理论研究——从海德格尔的“非对象性的思”看钱钟书的“不隔”说[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5):563-571.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