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感觉派与京派的小说理论及其创作特色刍议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33年至1934年,中国文坛发生了一场有关“京派”与“海派”的论争。这场论争,看似偶然,其实多少也有文人的意气和派性在里边,而且也确实反映出这两派由于不同的文化地域产生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审美心态,其小说理论及创作亦具有不同的特色。
作者 杨锦鸿
机构地区 滁州学院
出处 《铜陵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85-87,129,共4页 Journal of Tongling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3

  • 1施蛰存.又关于本刊中的诗[J].现代,1933,4(1).
  • 2剑三(王统照).《忍心·译者前记》[J].《小说月报》,1921,12(1).
  • 3师陀.《(马兰)成书后录》[A].刘增杰编.《师陀研究资料》[C].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第72页.
  • 4汪伟.《读<边城>》[N].《北平晨报·北晨学同》,1934年6月7日.
  • 5杨刚.《里门拾记》(恬评)[N].上海《大公报·文艺》,1937年6月20日.
  • 6穆时英.《公墓·白序》[A]..《穆时英小说全编》[C].学林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615页.
  • 7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4月影印本..
  • 8穆时英.《白金的女体塑像·自序》[A]..《穆时英小说全编》[C].学林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615页616页.
  • 9杜衡.《关于穆时英的创作》[J].《现代出版界》,.
  • 10罗丹.《艺术论》[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2月版.第48页.

共引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