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被引量: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生态城市本质出发,探讨建立一套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能够全面描述生态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各个系统的状态,又能体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
作者
秦伟伟
王卓琳
任文隆
机构地区
北京工业大学
出处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2-124,共3页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关键词
生态城市
评价
指标体系
分类号
F224.9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202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88
参考文献
5
1
李京文.建设生态经济城市,促进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R].天津“城市与人”论坛讲稿.
2
陈双.
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经济系统的辩证关系[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20(3):32-35.
被引量:2
3
常克艺,罗上华,王祥荣.
生态型城市指标体系研究[J]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S2):76-79.
被引量:7
4
申玉铭,张云.
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能力的机理与综合评价——基于城市化与生态化视角[J]
.人文地理,2006,21(3):19-23.
被引量:19
5
李京文,吉昱华.
城市经营:树立科学发展观[J]
.建设科技,2004(7):12-1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王文彤.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探索[J]
.城市规划汇刊,1993(5):12-23.
被引量:17
2
冯师道.
决策分析新方法──语义变量分析法[J]
.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1994(3):103-108.
被引量:3
3
宋冬梅,肖笃宁,申元村.
我国沿海地区生态城市建设评价[J]
.地理科学进展,2004,23(4):80-86.
被引量:30
4
曹颖.
产业布局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J]
.理论月刊,2006(3):77-79.
被引量:8
5
秦伟伟,王卓琳,任文隆.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5):122-124.
被引量:19
6
Richard Register. Ecocities Building Cities in Balance with Nature[M]. Berkeley Hills Books,2002.13-43.
7
Roseland M. Dimension of the Future: An Eco-city Overview,Eco-city Dimensions[M]. Edited by Roseland M. New Society Publishers,1997.1-12.
8
Rees,William E. Urban ecosystems: the human dimension[J].1997,(1):63-75.
9
Richard Register. Eco-city Berkeley: Building Cities For a Healthy Future[M].North Atlantic Books, USA.1987.1-28.
10
李健.“刘淇:把北京建设成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国际生态城市”.2003年3月19日.北京农业信息网.
共引文献
25
1
李丽萍,吴祥裕.
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1):16-21.
被引量:44
2
曹颖.
产业布局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J]
.理论月刊,2006(3):77-79.
被引量:8
3
钱翌,朱建雯.
乌鲁木齐市建设生态城市现状的比较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07,30(2):274-282.
被引量:22
4
陈明星,陆大道,张华.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
.地理学报,2009,64(4):387-398.
被引量:977
5
柳兴国.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6):15-20.
被引量:19
6
CHEN Mingxing,LU Dadao,ZHA Liangsong.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effects 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0,20(1):17-30.
被引量:74
7
魏金梅,何彤慧.
银川段黄河水质与城市化水平的灰色关联分析[J]
.水资源研究,2010,31(2):13-14.
被引量:1
8
谢鹏飞,周兰兰,刘琰,张爱华,庞涛,宋芳晓.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J]
.城市发展研究,2010,17(7):12-18.
被引量:60
9
王亚力,朱翔.
新世纪中部六省城市化进程及其综合效益的对比分析[J]
.生态经济,2010,26(10):30-33.
被引量:8
10
李来儿.
四川省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定量评价[J]
.商业时代,2010(34):129-13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02
1
鞠美庭.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经典案例[J]
.科技潮,2007(10):24-25.
被引量:4
2
贾品,李晓斌,王金秀.
几种典型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J]
.中国医院统计,2008,15(4):351-353.
被引量:71
3
王福玉.
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定位的探讨[J]
.科技资讯,2007,5(6):245-246.
被引量:5
4
王文彤.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探索[J]
.城市规划汇刊,1993(5):12-23.
被引量:17
5
周晓唯,王拓.
陕西省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9,22(6):10-13.
被引量:13
6
陈春山,童静融,赵梅香,吕宗逵,李玉兰.
河南地面水水质现状评价及污染防治对策[J]
.地域研究与开发,1989,8(S1):54-55.
被引量:1
7
于立,单锦炎.
西欧国家可持续性城市排水系统的应用[J]
.国外城市规划,2004,19(3):51-56.
被引量:19
8
徐宏.
建立科学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J]
.城市发展研究,2004,11(3):47-52.
被引量:20
9
吴学花,杨蕙馨.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4(10):36-43.
被引量:157
10
李晓冬,冯树民.
公共交通线路布设方法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36(10):1365-1367.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9
1
陈双.
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经济系统的辩证关系[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20(3):32-35.
被引量:2
2
王晓宇,卢明银,张振芳,康双喜,玄立宝,沈小勇.
绿色开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化工矿物与加工,2009,38(3):32-35.
被引量:7
3
张丽君,张国华.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学习与实践,2009(7):30-38.
被引量:5
4
于立.
中国生态城镇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初探[J]
.国际城市规划,2009,24(6):102-107.
被引量:13
5
张丽君,范晓林,孟鑫.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评价体系探析[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61-70.
被引量:2
6
钟荣丙,匡跃辉.
长株潭生态城市群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10,29(11):69-73.
被引量:5
7
齐芳燕.
基于熵值法的生态城市建设质量评价——以徐州市为例[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4):70-74.
被引量:2
8
陈菁,吴端旺.
基于生态导向的厦门生态城市综合评价与分析[J]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6):174-179.
被引量:4
9
曾桃红.
生态城市群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
.科技和产业,2011,11(7):87-90.
被引量:3
10
易文芳,方应波.
武汉、宜昌2市生态指标综合评估[J]
.能源与环境,2012(2):79-80.
二级引证文献
88
1
石宏博,黄玥,杨逢乐,陆海,张先智.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洱海控藻工程环境效益识别:以挖色湖湾藻水分离站为例[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S02):194-200.
被引量:1
2
都秉红.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评价体系研究[J]
.地产,2019,0(16):43-43.
被引量:4
3
曹颖.
产业布局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J]
.理论月刊,2006(3):77-79.
被引量:8
4
秦伟伟,王卓琳,任文隆.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5):122-124.
被引量:19
5
张丽君,范晓林,孟鑫.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评价体系探析[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61-70.
被引量:2
6
钟荣丙,匡跃辉.
长株潭生态城市群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10,29(11):69-73.
被引量:5
7
郭珉媛.
1999年以来国内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
.前沿,2010(23):142-145.
被引量:6
8
曾桃红.
生态城市群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
.科技和产业,2011,11(7):87-90.
被引量:3
9
吴锋,王红.
基于深圳发展模式转变下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23(5):66-71.
被引量:1
10
刘丰志,李仲学,李翠平,赵怡情,赵晓鹏.
基于Agent的金属矿地下开采工艺动态仿真系统[J]
.金属矿山,2012,41(3):110-114.
被引量:7
1
宁小莉,杨彬,同丽嘎.
包头市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2,26(3):39-41.
被引量:3
2
于佳生,宁小莉.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城市评价中的应用——以包头市为例[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3,27(4):18-22.
被引量:5
3
胡康秀,王兵贤.
抚州市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内江科技,2011,32(6):16-17.
4
何建刚,刘斌.
城市本质与明日中国城市[J]
.科学与管理,2007,27(3):58-59.
5
杨永壮,王滢,宫银海.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4(3):19-22.
被引量:3
6
郭兰秀.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调查--以潍坊市为例[J]
.青年时代,2014,0(21):46-49.
7
汪文忠,邵一江.
城市的特色及其建设——兼谈合肥城市规划[J]
.特区经济,2007(9):162-164.
被引量:2
8
李亚薇.
析《交往与空间》、《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回到城市本质以人为本看中国城市化[J]
.现代经济信息,2010,0(22):4-4.
被引量:3
9
魏信勇,齐振.
基于城市本质对现代城市管理的思考[J]
.魅力中国,2009,0(15):9-9.
10
王汝发.
基于模糊分析的生态城市评价模型[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34-36.
被引量:3
工业技术经济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