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解读汉英互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 (一)文化空缺现象 空缺现象是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由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发现的,他在对比两种语言的语法模式中提出了random holes in patterns(偶然的缺口)的概念。前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在对比不同语言词汇时,采用了“无等值词汇”的术语.80年代末俄国学者索罗金等人在论述话语及其民族文化特点时提出了vacancy(空缺)理论。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反映的是该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形态,丰富多样的文化现象,一个民族与异民族文化间有着明显的非对应性,即相互间的文化差异性。
作者 杨卿 刘雄友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5期20-21,共2页 Modern Chines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0

共引文献107

同被引文献13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