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赤子诗人——17、18世纪英国评论界眼中的莎士比亚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分析和概括了17和18世纪英国莎士比亚戏剧评论,揭示了评论家笔下的莎士比亚的成长历程:从一位不遵循新古典规范的戏剧诗人,变成一位崭露头角的天才,最终被誉为开辟英国戏剧新天地的戏剧大师。当时评论界对莎士比亚的戏剧颇有争议,到了18世纪后期,英国评论界家取得了共识,认为莎士比亚戏剧的成就不是当时已知的任何剧作能与之相比的。
作者
史晓丽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7-121,共5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评论
赤子诗人
新古典主义
观众效应
分类号
I106.3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8
1
Brian Vickers,ed.Shakespeare:The Critical Heritage (London& Bost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74-81),Volume Ⅱ,1693-1733,77,415.
2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10th ed.(Springfield:Merriam-Webster,1999) 700,1353.
3
E.A.J.Honigman,Shakespeare's Impact on his Contemporaries (London & Basingstoke:Macmillan,1982),93-119.
4
Brian Vickers,ed.,Shakespeare:The Critical Heritage (London & Bost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74-81),Volume Ⅰ,1623-1692,321-41,344-406
5
Stanley Wells,e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Shakespeare Studies (Cambridge:Cambridge UP),190.
6
Brian Vickers,ed.,Shakespeare:The Critical Heritage (London & Bost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74-81),Volume Ⅰ,1623-1692,204-320,407-413,424-440; Volume Ⅱ,1693-1733,101-28,149-174.
7
Brian Vickers,ed.,Shakespeare:The Critical Heritage (London & Bost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74-81),Volume Ⅱ,1693-1733,223.
8
Stanley Wells,e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Shakespeare Studies (Cambridge:Cambridge UP),166.
9
Brian Vickers,ed.,Shakespeare:The Critical Heritage (London & Bost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74-81),Volume Ⅰ,1623-1692,406,407.
10
E.A.J.Honigman,Shakespeare's Impact on his Contemporaries (London & Basingstoke:Macmillan,1982),91-108.
同被引文献
7
1
冯宪光.
论伊格尔顿的“文化生产”美学[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3):114-122.
被引量:4
2
荣跃明.
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文化生产[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1):35-43.
被引量:15
3
荣跃明.
论文化生产的价值形态及其特征[J]
.社会科学,2009(10):119-131.
被引量:13
4
张沛.
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的创作意图[J]
.国外文学,2011(4):12-20.
被引量:12
5
刘昊.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时代的演剧环境[J]
.戏剧艺术,2012(2):76-84.
被引量:2
6
彭建华.
17世纪莎士比亚的经典化过程[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3):74-79.
被引量:6
7
王守仁,林懿.
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英国最具代表性文化符号——兼议我国代表性文化符号问题[J]
.外语研究,2014,31(3):85-90.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1
1
张秦.
莎士比亚经典:从文化产品到文化资本[J]
.探索与批评,2022(2):138-151.
1
郑歆.
决定一切的自我——存在主义哲学对莎评的影响[J]
.语文建设,2015(3X):77-78.
2
李毅.
再识克瑞西达--论莎士比亚的喜剧《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J]
.四川戏剧,2012(2):32-35.
被引量:2
3
杨林.
与路娟谈诗歌的“新古典现象”[J]
.参花(下),2014,0(7):89-90.
4
张佳玮.
不同的眼睛看到的希腊传奇[J]
.国家人文历史,2016,0(18):90-91.
5
原杰.
新古典田园(组诗)[J]
.文学港,2010(3):203-204.
6
王艳.
“歌唱生命痛苦”的“浪漫骑士”——读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6(5):63-65.
被引量:3
7
蔡敏.
浅析小品《同桌的你》语境差现象[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1(6):40-40.
8
杨匡汉.
道一声“向经典致敬”[J]
.诗刊,2013(1):55-59.
9
李光辉.
论余光中新古典诗的特征[J]
.文学界(理论版),2011(8):9-10.
10
痖弦.
对于“新古典”的联想[J]
.扬子江(诗刊),2005,0(1):68-69.
人文杂志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