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红楼梦》情爱观构建的哲学解析——兼析《红楼梦》与晚明启蒙思潮中尚情思想的关系 被引量: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红楼梦》在大荒山、三生石畔、太虚幻境三个神性世界中展示生命本来的形而上学,情爱观的构建富有哲学意味。大荒山中的石头放弃补天济世的宏大使命,将“大旨言情”作为最高选择,体现了《红楼梦》情爱观构建中生命主体的理性自觉。三生石畔神瑛侍者、绛珠仙草间的施露与还泪,展示出《红楼梦》情爱观构建的理想化特征。借助太虚幻境,其意淫观念表达了《红楼梦》情爱观的本质——以同道、知己为基础的,以两性间高度精神契合为取向的,生命本体间存在意义的相互体认与真正实现。《红楼梦》在继承晚明启蒙思潮中尚情思想的同时,倡导情爱关系中的精神契合与意义追求,在文化观念上实现了对前人一定意义上的超越。
作者 付丽
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0-84,共15页 Studi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尼采.《快乐的知识》,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00年,278页.
  • 2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87页.
  • 3恩格斯.《反杜林论》[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C].人民出版社,1971年3月.P341.
  • 4马克思 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中译本[C].人民出版社,1971版.第32~33页.
  • 5萧萐父 许苏民.《明清启蒙学术流变》[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
  • 6元缜.《莺莺传》,徐士年选注.《唐代小说选》,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年,217—218页.
  • 7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A].约翰·华特生编选.《康德哲学原著选读》[C].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215页.
  • 8今道友信.《关于爱和美的哲学思考》[M].三联书店,1997年版.96页.

同被引文献40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