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孟子》中排比问的修辞效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排比问指的是以问句的形式而组成的排比,据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排比是指“同范围同性质的事象用了组织相似的句法逐一表出的”一种辞格。排比问“排比”的是问句,排比问于《孟子》中不乏其例。
作者
张春泉
机构地区
湖北师范学院
出处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52,50,共3页
Rhetoric Learning
关键词
《修辞学发凡》
《孟子》
排比
陈望道
问句
组成
辞格
句法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22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4
1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
[美]肯尼斯·博克等著,常昌富等译.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
[美]大卫·宁等著,常昌富等译.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与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
郑远汉.语体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修辞风格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共引文献
722
1
陈学凯.
恒德久远 择乎中行——孔子的道德修养论及其平衡机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70-74.
2
武东生.
孔子的道德修养论作为“为己之学”的意义[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24-29.
被引量:3
3
张节末,杨辉.
“移风易俗”: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形态命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5):35-43.
被引量:7
4
陈旭霞.
燕赵文化脉理探析[J]
.中华文化论坛,2004(3):84-88.
被引量:15
5
马尽举.
《论语》雌雉节新解[J]
.史学月刊,2004(10):23-31.
被引量:2
6
杜磊,朱崇志.
小议“举案齐眉”[J]
.中华文化论坛,2004(4):69-71.
7
郑万耕.
损益两卦何以深受古人青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82-86.
被引量:1
8
李祥俊.
先秦儒家道论与汉代经学的兴起[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87-91.
被引量:2
9
陈炎.
《易经》:作为儒、道美学思想萌芽的卜筮观念[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6):94-101.
被引量:5
10
张骏翚.
智愚说对先秦儒家人道观的消解及其文化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9-102.
同被引文献
8
1
张春泉.《孟子》疑问句及其语用价值.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0,(2).
2
郑远汉.言语的美[A].修辞风格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
余冠英.诗经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4
王引之.经传释词[M].长沙:岳麓书社,1985..
5
傅斯年.诗经讲义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0.
6
张春泉.
《论语》和《孟子》排比问的语用比较[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6):127-130.
被引量:5
7
鞠实儿.
论逻辑的文化相对性——从民族志和历史学的观点看[J]
.中国社会科学,2010(1):35-47.
被引量:98
8
杨帅.
《韩非子》中复句排比及其语用功用[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5,36(2):57-6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张春泉.
《诗经》中的组合问及其修辞价值[J]
.北方论丛,2010(6):57-60.
被引量:5
2
杨帅,金高辉.
《韩非子》中单句排比及其语用价值[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1):54-58.
3
金高辉,杨帅.
先秦论辩艺术特色分析--以《论语》《孟子》《韩非子》中排比句为例[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2):26-3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张春泉.
《墨子·兼爱》和《庄子·齐物论》组合问的语用比较[J]
.当代修辞学,2012(5):63-69.
被引量:1
2
张艺娇,张春泉.
论中古时期赋和骈文中的设问辞格及其审美价值[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3):57-60.
3
张艺娇.
先秦时期的设问辞格及其审美价值[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3(4):39-44.
被引量:1
4
张艺娇.
论设问辞格审美功能的心理理据[J]
.荆楚学刊,2013,14(4):73-77.
5
宋海燕.
试论《孟子》的论辩艺术[J]
.当代家庭教育,2019,0(4):18-19.
6
张春泉.
《边城》和《金锁记》组合问的语用比较[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3):38-44.
7
杨晋.
《韩非子·五蠹》文章感染力研究[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9):89-92.
1
李红琴.
谈英汉广告中的仿拟现象[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2):54-57.
被引量:6
2
代潇.
浅析英语词汇歧义现象及其积极的双关修辞效用[J]
.海外英语,2012(10X):220-221.
被引量:1
3
关春芳.
论“很淑女”结构的文化内涵及修辞效用[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0):85-87.
被引量:1
4
董胜.
外来词的修辞效用[J]
.修辞学习,2004(3):78-79.
被引量:4
5
张新明.
现代汉语“再+能愿动词”句探析[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3):51-53.
被引量:2
6
龚茜.
论语篇中Word Chains的衔接功能和修辞效用[J]
.教师教育论坛,1999,25(1):51-54.
7
刘剑华,赵国毅.
英语双关语的汉译策略——以《绝望主妇》中的双关语为例[J]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4(1):93-94.
被引量:1
8
冯英.
标点符号在标题中的修辞效用[J]
.当代修辞学,1998(6):37-36.
被引量:2
9
周良平.
“语义双关”在古代诗文中的修辞效用[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1):46-48.
被引量:3
10
冯铁山.
语言形象化手段的心理基础及修辞效用[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3(3):66-68.
修辞学习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