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75,共4页
Foreign Theoretical Trends
参考文献7
-
1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76页.
-
2Susan Petrilli,About and Beyond Peirce,in Semiotica,124,3-4,p.300.
-
3皮埃尔·吉罗 怀宇译.《符号学概论》[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
4恩斯特·卡西尔.《符号形式的哲学》,第1卷,柏林,1923年版,第109页.
-
5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8-19页.
-
6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197页.
-
7利科尔.《解释学与人文科学》[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135页.
共引文献32
-
1裴文.语言时空观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J].江苏社会科学,2004(6):196-200. 被引量:5
-
2吴卫华.试析《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写作立场[J].外国文学研究,2000,22(3):96-100. 被引量:64
-
3马大康.语言空白、空位与存在的家园——诗性语言研究之三[J].文艺理论研究,2001(2):24-31. 被引量:2
-
4张进.“批评工程论”——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的当代意义[J].文艺理论研究,2005(1):56-65. 被引量:6
-
5陈世丹.代码[J].外国文学,2005(1):50-60.
-
6陈世丹.从《公众的怒火》看后现代主义文学代码[J].当代外国文学,2002,23(4):76-87. 被引量:1
-
7欧阳林丹.教学语言研究的四种取向[J].上海教育科研,2005(6):41-43. 被引量:1
-
8申小龙.索绪尔的科学魅力与人文虚妄[J].学术月刊,2005,37(4):56-65.
-
9屠炯.唤醒沉睡的“自我” 影片《蒙娜莉莎的微笑》的女性主义解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3):36-40.
-
10裴文.语言流变偶然性的时空观解释[J].南京社会科学,2005(6):65-7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45
-
1唐玉溪,何伟光.智能教育政策变迁的中国模式[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0(1):40-46. 被引量:11
-
2刘晖.“摩梭人文化保护区”质疑——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旅游学刊,2001,16(5):27-30. 被引量:60
-
3李建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0(4):4-11. 被引量:9
-
4高新才,马文龙.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7(4):76-80. 被引量:13
-
5徐华龙.中国吉祥文化论(上)[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1):72-76. 被引量:31
-
6司马俊莲.生态文化旅游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以恩施州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6):61-65. 被引量:8
-
7陈治安,文旭.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三届研讨会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1):11-14. 被引量:11
-
8王铭玉.对皮尔斯符号思想的语言学阐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21(6):3-9. 被引量:34
-
9郑文先.本体重建与意义阐释──略论社会解释的理论出发点[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6):28-33. 被引量:1
-
10刘辉.体育赛事中非语言符号的传播价值分析和境况思考[J].搏击(体育论坛),2013,5(10):64-6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3
-
1陈雅.和谐校园背景下的校园文化符号建设[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8(6):104-106. 被引量:3
-
2刘彬.解释学对语文教学的影响[J].考试周刊,2009(16):57-58.
-
3蒙曜登.论文化修辞能量及其跨文化传达--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及其俄译为例[J].中国俄语教学,2010(2):61-66. 被引量:1
-
4苏喆.文化符号商业标识功能的商标法规制——滥用民间文化符号注册商标的非正当性分析[J].知识产权,2011,21(1):94-98. 被引量:4
-
5张海,别业军,陈瑞玉,叶敏.珠三角绿道体育文化符号意义解读及建构策略[J].贵州体育科技,2013(1):1-4. 被引量:3
-
6杜广中,王艳艳.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华夏文化话语权构建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4,5(2):37-40.
-
7陈欣怡.西部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开发:起点、路径和模式[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2(1):17-21. 被引量:5
-
8郭玉莲,陈钢,王悦.符号学视角下体育符号的研究动态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5):23-27. 被引量:3
-
9吴卫,向静雯.湖南洪江古商城福文化符号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25(2):18-20. 被引量:1
-
10龙念,滕文琪.融媒体环境下历史影像的创新表达——评电视纪录片栏目《国家记忆》[J].中国电视,2020(5):31-35.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44
-
1李喆,张兆林.校园美化如何以“文思光被”求得“草木贲华”[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18-120. 被引量:1
-
2黄绪志,张秀霞,胡爱民.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缝线周围溃疡的治疗观察[J].山东医药,2000,40(4):30-30.
-
3苏喆.把握公平与效率的双重价值取向——论我国商标权取得制度的完善[J].知识产权,2012,22(3):41-47. 被引量:10
-
4苏喆,秦顺华.公平与效率何以兼顾——美国《兰哈姆法》商标权取得制度对中国的启示[J].天津法学,2012,28(2):26-33. 被引量:7
-
5陈明昆,李琳.高职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价值意义及路径探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37-41. 被引量:3
-
6岳世平.浅析我国多党合作制度规范化的内涵与途径[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24-28.
-
7谢正发.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4,35(6):121-124. 被引量:5
-
8徐瑞遥.关于商标权担保问题的法律风险研究[J].青年时代,2016,0(13):90-90.
-
9张鹏,王崑,赵庆,张亚娜.哈尔滨市主要旅游资源与绿道融合设计研究[J].北方园艺,2016(17):91-97. 被引量:2
-
10苏军.陕南民歌历史传承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构想——以陕西汉中镇巴民歌为例[J].民族音乐,2016(5):4-6. 被引量:3
-
1冯之浚.文化的社会功能[J].哲学动态,1988(4):44-44.
-
2白丽辉.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态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15(9):20-21.
-
3张浩逊.表情认知论札[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6(4):29-33.
-
4周丽.西方近现代美学思想综述[J].作家,2009(2):193-193.
-
5陈佳.萨满服饰符号研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9):123-123. 被引量:3
-
6杨甦.语境与符号场[J].思维与智慧(上半月),1992(6):4-8.
-
7詹石窗.符号学在宗教研究中的应用初探[J].宗教学研究,1995(3):61-66. 被引量:3
-
8于海涛,金盛华.国家认同的研究现状及其研究趋势[J].心理研究,2013,6(4):3-9. 被引量:18
-
9张法.对江南美学研究三个方面的一些想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4):152-154. 被引量:1
-
10赵洋,赵曦.羌族祭祀仪式中“直得国拉”的符号意义解读[J].宗教学研究,2013(4):160-16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