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2007年第3期10-11,共2页
Social Sciences in Hunan
同被引文献8
-
1王习胜.道德悖论的消解路向——基于逻辑解悖角度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3):266-271. 被引量:11
-
2白春雨,高恒天.解读贞观盛世的和谐道德生活[J].伦理学研究,2012(4):28-32. 被引量:1
-
3何小勇.和谐社会的道德人格支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5):4-6. 被引量:7
-
4魂英敏.新伦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432.
-
5王敬华.事实、价值与道德选择[J].齐鲁学刊,2007(6):134-137. 被引量:8
-
6魏世梅.论“和谐道德”及其形成路径[J].河南社会科学,2008,16(5):101-103. 被引量:2
-
7华敏.和谐社会视阈下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J].理论观察,2010(4):18-19. 被引量:2
-
8张雅楠,刘叶涛.道德悖论与和谐道德社会的构建[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61-64. 被引量:1
-
1陶火生.试论社会发展是人本质的展示——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4):51-53.
-
2陈卫平.孔子君子论理论内涵的两重性[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4):11-18. 被引量:20
-
3马宗军.邪教与宗教[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1(11):64-63.
-
4王爱红.试论和谐社会的文化价值观[J].中国成人教育,2009(5):25-26. 被引量:1
-
5李永华.论道德生活与道德教育[J].伦理学研究,2012(4):126-129. 被引量:2
-
6杨献珍.杨献珍同志给本刊编辑部的信[J].哲学研究,1983(1):73-75.
-
7朱荣英.浅析价值的客观性[J].天中学刊,1999,14(6):24-25.
-
8华敏.和谐社会视域下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10(11):50-53.
-
9邹兴明,李芳英.哈贝马斯“交往行动”概念的缺陷与启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1):9-14. 被引量:2
-
10梁世红.道德选择与精神文明[J].现代哲学,1992(2):4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