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翻译他者与建构自我——论拜伦、雪莱对苏曼殊的影响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苏曼殊对拜伦、雪莱的诗歌译介,尤其是对雪莱诗《爱的哲学》、《含羞草》等蕴含的"泛爱"诗观的深刻体认,对其诗歌创作影响较大。从意象和诗句的直接移译、征用,"以情求道"的爱国观的确立以及个性解放和理想爱情的追求主题等方面,苏曼殊的诗歌创作均受到显著影响。
作者
邓庆周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6-118,共3页
Henan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拜伦
雪莱
苏曼殊
译介
影响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2
1
裴效维.文坛奇人苏曼殊[A].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近代室.中国近代文学百题[C].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256-257.
2
[英]柯林伍德.精神镜像(或知识地图)[M].赵志义,朱宁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马以君.苏曼殊文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1.
4
[美]乌尔利希·韦斯坦因 刘象愚译.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5
陶晶孙.急忙说三句曼殊[A].牛骨集[C].上海:太平书局,1944.81.
6
关爱和.中国近代文学论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6.
7
[法]安德烈·纪德.文学上的影响[A].[法]安德烈·纪德.纪德文集·文论卷[C].桂裕芳等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357.
8
陈捷.
接受与过滤:审视苏曼殊与拜伦之间的传承关系[J]
.龙岩学院学报,2005,23(2):92-94.
被引量:1
9
柳无忌.柳亚子文集·苏曼殊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0
江枫.雪菜抒情诗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二级参考文献
7
1
任访秋.
苏曼殊论[J]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0(2):53-59.
被引量:2
2
刘斯奋.苏曼殊诗笺注[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
3
杨德豫,查良铮.拜伦诗歌精选.[M].北岳文艺出版社,1993.
4
社科院文研所近代文学研究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集[G].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0.
5
邵迎武.苏曼殊与拜伦[J].外国文学研究,1986,(8):41-45.
6
郭延礼.
近代外国文学译介中的民族情结[J]
.文史哲,2002(2):98-102.
被引量:14
7
柳无忌.
苏曼殊与拜轮“哀希腊”诗——兼论各家中文译本[J]
.佛山师专学报,1985,3(1):8-36.
被引量:33
共引文献
12
1
季俊峰,杜吉刚.
跨文明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阶段[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12):134-138.
被引量:1
2
王轻鸿.
现代汉语语境中的“文学性”观念检讨[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5):43-49.
3
于俊青.
清纯下女、“藐姑仙子”或“畸形的恶兽”——中国现代留日作家小说中日本女性的三个类型[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1):43-46.
4
孙绪敏.
苏曼殊诗文中的佛教意识[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02-107.
被引量:2
5
陈蕾.
英汉双关语的对比分析[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7):95-96.
6
石乐波.
外国文学翻译现实策略研究[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3(4):86-88.
被引量:1
7
谭桂林.
现代中国文学母题的发展与鲁迅创作的经典意义[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2):182-188.
被引量:5
8
纪建勋.
廓清横亘于中国学派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再论孙景尧比较文学学科方法论思想[J]
.中国比较文学,2014(3):163-173.
被引量:1
9
杨明晨.
比较方法与历史建构——波斯奈特《比较文学》方法论初探[J]
.泰山学院学报,2015,37(2):70-77.
被引量:1
10
曹顺庆,曾诣.
变异学视域下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的类型及合法性[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2(4):117-12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5
1
范存忠.
论拜伦与雪莱的创作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问题[J]
.文学评论,1962(1):66-84.
被引量:14
2
周其勋.
试论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6,2(3):100-119.
被引量:2
3
王守仁.
论雪莱的“必然性”思想——读剧诗《解放了的普罗密修斯》[J]
.外国文学研究,1992,14(4):81-86.
被引量:2
4
刘文孝.
《西风颂》形式琐谈[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5(4):46-51.
被引量:2
5
张德明.
《西风颂》的巫术动机[J]
.外国文学评论,1993(4):83-89.
被引量:1
6
陆建德.
雪莱的流云与枯叶——关于《西风颂》第2节的争论[J]
.外国文学评论,1993(1):27-35.
被引量:3
7
郑敏.
诗歌与科学:世纪末重读雪莱《诗辩》的震动与困惑[J]
.外国文学评论,1993(1):45-51.
被引量:13
8
陆建德.
雪莱的大空之爱[J]
.读书,1995,0(4):97-103.
被引量:1
9
陈志萍.
赋咏激情 追求理想——论雪莱的诗性正义和人性正义[J]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3):131-133.
被引量:4
10
张旭春.
雪莱和拜伦的审美先锋主义思想初探[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3):80-8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张剑.
从政治诗学到多元批评:新中国60年雪莱诗歌研究的考察与分析[J]
.外国语文,2011,27(4):1-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耿卫玲.
雪莱诗歌的创作艺术解读[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0(4Z):23-24.
1
雪莱,查良铮(译).
爱的哲学[J]
.新智慧,2009(7).
2
吕鸣.
从《爱的哲学》两个汉译本谈英诗意象的传译[J]
.文学教育,2007(1):122-123.
3
雪莱.
爱的哲学[J]
.文苑(经典美文),2012(12):26-26.
4
刘晓春.
灵魂对肉身的消解:雪莱《含羞草》的隐喻之谜[J]
.国外文学,2011(1):99-105.
被引量:3
5
理查德.魏尔伯,张子清.
当代外国诗歌译介[J]
.扬子江(诗刊),2002,0(4):40-42.
6
当代外国诗歌译介[J]
.扬子江(诗刊),2002,0(5):38-40.
7
徐中原.
神话对唐诗的影响[J]
.贵州文史丛刊,2007(3):20-24.
8
方英文.
嘉树[J]
.报刊荟萃,2007(10):1-1.
9
周建梅.
世间缠绵——论杜甫和辛弃疾的家国情炽和泛爱天下[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0(10):143-145.
10
魏槐,陈继述.
雪莱《爱的哲学》汉译商榷[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81,3(1):114-71.
河南社会科学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