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心理分析学与20世纪中国文论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大致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和新时期这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每一次起伏都与中国的历史变化和时代需要紧密结合。在一个世纪的旅行过程中,理论经历了种种改造、变异和误读,而正是这种中国化了的心理分析说,成为构成我国现代文论基本面貌的重要质素之一。
作者 唐宏峰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3-238,共6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9.
  • 2李朝龙.试论精神分析批评法在我国传播的社会文化背景[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2):44-50. 被引量:1
  • 3鲁迅.古籍序跋集/译文序跋集·《苦闷的象征》引言[A].鲁迅全集:第10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32.
  • 4霍夫曼.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M].王宁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165.
  • 5施蛰存.为中国文坛擦亮"现代"的火花[A].沙上的脚迹[C].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177.
  • 6王宁.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D].北京大学博士论文,1999.31—38.
  • 7《弗洛伊德和二十世纪》,伦敦1958年版,第279页.
  • 8李泽厚.《美感谈》.

共引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