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
4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建立健全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体系需要牢固树立以勤工助学为主导资助方向的指导思想。在此前提下,多渠道筹集勤工助学基金,大力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加强学生、学校与社会的交互联系,实行弹性学分制,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松的勤工助学环境。与此同时,推动勤工助学的基地化和产业化建设,注重对贫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进行“心理解困”。
作者
夏金元
机构地区
郧阳师范学院英语系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2,共2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鄂教2006Z116)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勤工助学
存在问题
体系构建
分类号
G455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69
同被引文献
111
引证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130
参考文献
3
1
林良夫,吕澜,费英勤.
高校贫困生助学策略管见[J]
.教育发展研究,2004,24(3):67-70.
被引量:60
2
徐晓军.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问题分析及对策[J]
.中国青年研究,2004(5):77-88.
被引量:86
3
林莉.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创新初探[J]
.高教探索,2003(2):38-39.
被引量:50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张圣兵.
知识经济与教育产业化[J]
.教育与经济,1999,15(1):7-12.
被引量:23
2
陈晓宇,闵维方.
成本补偿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J]
.教育与经济,1999,15(3):1-6.
被引量:62
3
廖志坤.
正确认识高校特困生问题[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8(5):101-104.
被引量:7
4
黄春杰.
浅谈高校特困生及其解困工作[J]
.教育科学,1999(2):53-54.
被引量:27
5
陈建顺,李照刚.
高校贫困生的界定及其资助[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22(4):94-97.
被引量:53
6
张再兴.求索--新形势下高校德育中若干新课题的实践与思考[M].清华大学出版社,..
7
王君英.勤工助学是高校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最佳选择[J]特区展望,1997(06).
8
童文胜.
建立大学生助学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1998,19(4):55-58.
被引量:10
9
许若兰.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2):23-26.
被引量:72
10
杨华,黄艳红.
对助学贷款的再认识[J]
.经济经纬,2001,18(3):70-72.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69
1
周霁.
西部计划志愿者倾向公共服务岗位就业意愿的实证研究 ——以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为例[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4):78-79.
被引量:1
2
黄兰,尚文生.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问题及对策[J]
.统计教育,2007(S1):55-56.
被引量:2
3
宋清萍,刘宏山.
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J]
.职业技术,2007(18):30-30.
被引量:1
4
刘玉君,介健美.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缺失及对策探索[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8(6):97-100.
被引量:2
5
冼远清,尹霞.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的研究与构建[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186-187.
6
丁志强.
构建大学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思考[J]
.文教资料,2008(4):174-175.
被引量:6
7
陈艳.
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界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文教资料,2008(17):199-200.
被引量:9
8
张悦.
对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相关思考[J]
.文教资料,2008(22):187-188.
被引量:6
9
杨龙发,姚冬梅.
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思考[J]
.文教资料,2008(23):188-190.
10
李林,周震.
独立学院贫困生工作现状及助困体系研究[J]
.文教资料,2007(18):19-21.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111
1
许加明,赵俊源.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3):49-51.
被引量:5
2
刘思红,朱国平.
高校党委宣传部勤工助学队伍建设[J]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4(5):42-45.
被引量:1
3
高立平.
大学生勤工俭学透视[J]
.安康师专学报,1997(1):91-92.
被引量:5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困难问题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4(32):33-35.
被引量:1
5
段徐,祝秀香.
高校勤工助学的创业教育功能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05(6):24-25.
被引量:28
6
任江林.
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5(6):47-48.
被引量:156
7
吴新颖,赵雄辉.
高校贫困生的非正式支持:现状与拓展[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4):78-83.
被引量:37
8
辜胜阻,李俊杰.
助学贷款制度与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J]
.教育研究,2005,26(4):32-37.
被引量:34
9
陈道华.
论新时期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发展路径[J]
.高教探索,2005(4):92-94.
被引量:56
10
王莉.
浅议新时期高校的勤工助学实践活动[J]
.理论界,2005(9):128-129.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42
1
杨阳.
对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方式创新的思考[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4):28-28.
2
刘江毅,易瑜.
地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7):3-4.
被引量:1
3
刘珂,任翔.
关于做好大学生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10(2):66-67.
被引量:2
4
俞佳超.
基于勤工助学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选择[J]
.大家,2010(16):101-102.
被引量:1
5
耿广汉.
浅析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3):84-86.
被引量:10
6
姜旭萍,肖迪明,程勋.
勤工助学在大学生资助体系中的作用[J]
.当代经济,2009,26(5):114-115.
被引量:10
7
王成琛,刘铸,马丹凤.
浅谈当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J]
.科技资讯,2008,6(32):212-212.
被引量:4
8
黄敬华.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探讨[J]
.当代经济,2009,26(7):112-113.
被引量:7
9
李理.
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安全问题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3):49-51.
被引量:1
10
戴贵芬.
探析和谐校园视野下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体系[J]
.世纪桥,2009(19):103-10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30
1
藏晓辉,陈琳.
基于“PEA模式”的高校勤工助学体系构建与探索——以陕西科技大学阳光助学中心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0(20):280-281.
被引量:1
2
吴国华,潘东.
高校勤工助学发展历程、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11):56-57.
3
刘珂,任翔.
关于做好大学生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10(2):66-67.
被引量:2
4
贾春蕾.
试论高校勤工助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11):378-378.
被引量:1
5
金莉莉.
完善贫困生勤工助学管理对策的研究——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财务会计系为例[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2(4):222-222.
6
魏若彧.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刍议[J]
.科教文汇,2009(23):70-70.
被引量:3
7
吴小霞.
高校班导师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
.中国电力教育,2010(3):46-47.
被引量:9
8
卢建国,黄辉,陈国成.
论高校贫困生成长、成熟、成才理性发展[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193-194.
被引量:1
9
秦二娟.
中小型应用性大学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障碍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3):186-187.
被引量:1
10
单珊.
浅谈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意义及发展[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0(3):15-15.
1
刘景升.
构建群众性教育科研新格局,实施教育科研基地化——闵行区教育科研的探索与实践[J]
.上海教育,1995,0(6):25-27.
2
欧亿容.
关于高校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2):82-84.
被引量:9
3
张云帆,陶炳海.
高等学校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浅探[J]
.社科纵横,2002,17(6):78-79.
被引量:2
4
胡锦涛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5项要求[J]
.异步教学研究,2010(4).
5
叶晓丽.
育人视角下完善高校勤工助学体系的探析[J]
.职业时空,2010,6(9):86-87.
被引量:3
6
王仁成.
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有关问题的研究与探讨[J]
.教育财会研究,2002,13(5):16-17.
被引量:2
7
黄业苏.
浅谈高校勤工助学基金的管理[J]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166-168.
8
庄雨,左肖瑜.
高校校内勤工助学体系构建研究——以梧州学院为例[J]
.职业,2014,0(35):54-55.
9
革命老区的摇篮洋溢着欢笑声——太原电专社会实践基地化经验总结[J]
.中国电力教育,1992(2):65-66.
10
迟丹,孟力.
教学实践产业化建设可行性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4(19):71-71.
教育探索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