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伤痕》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08将是卢新华的小说《伤痕》及以之冠名的“伤痕文学”问世30周年的日子。30年,实在是不短了,它足以令一呱呱坠地的婴孩步入“而立”的成熟年岁。30年的历史间隔,不免让人生疑:那段历史还被人们记着吗?在我们民族的生命之河中“文革”留下的伤痕是否已然痊愈?当痛楚在岁月的深巷中被尘埃遮蔽与掩盖,
作者
张洁
机构地区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9-124,共6页
关键词
《伤痕》
伤痕文学
“文革”
卢新华
历史
日子
冠名
小说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2
1
孟繁华.《1978激情岁月》,山东教育出版社,第3页.第50页.
2
李洁非,张陵.
被唤醒的美学意识:悲剧[J]
.文学评论,1986(2):92-99.
被引量:5
3
程光炜.
“伤痕文学”的历史局限性[J]
.文艺研究,2005(1):18-23.
被引量:35
4
《“<伤痕>中留下许多时代伤痕”卢新华讲述往事》,龙虎网news.longhoo.net2004年11月26日.
5
《卢新华细数“伤痕”往事》,http://ent.sina.com.cn2004年11月04日09:40每日新报.
6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1977年8月18日通过.
7
张法.
伤痕文学:兴起、演进、解构及其意义[J]
.江汉论坛,1998(9):58-62.
被引量:24
8
《“王晓华形象缺乏真实性”—对(伤痕)的一些不同意见》.《文汇报》,1978年11月7日.
9
《以情感人》,《文汇报》,1978年9月26日.
10
许觉民.
开幕词[J]
.文学评论,1986(6):3-5.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郜元宝.
阅读与想象——致陈思和,再谈王蒙小说的语言与抒情[J]
.小说评论,1995(3):24-32.
被引量:3
2
周扬.《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N].[北京]《文艺报》,1953年18期.
3
竹内实.《新中国的文学》[A]..《竹内实文集》第二卷[C].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第178-179页.
4
刘再复.《他把爱推向每一片绿叶—(刘心武小说选)序》[A]..《论中国文学》[C].作家出版社,1988年版.第346页.
5
刘心武.《泪珠为何在睫毛上闪光—回忆我的少先队生活》[J].载《辅导员》,1980,.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当代文学研究室编.《新时期文学六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47-155页.
7
王蒙.《我在寻找什么》[A]..《(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自序》[C].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共引文献
65
1
路嘉玮.
《西南边》的民族身份建构及其困境[J]
.阿来研究,2022(1):165-175.
被引量:1
2
周景雷.
近十年新伤痕主义长篇小说论[J]
.上海文学,2011(3):100-106.
被引量:1
3
程爱民.
意识流对我国新时期小说的影响[J]
.国外文学,1992(4):101-114.
被引量:2
4
李曙豪.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文体的发展与新变[J]
.当代文坛,2005(1):59-61.
被引量:2
5
斯炎伟.
从“重意义的故事”到“重意味的形式”——论新时期以来小说的叙事革命[J]
.当代文坛,2003(1):3-7.
被引量:3
6
丁琪.
再论新文学发展中的忏悔意识——从《伤逝》、《人生》到《错,错,错》[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1(2):45-47.
7
王卫平.
论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创新与突破[J]
.文艺争鸣,2006(2):75-81.
被引量:1
8
赵玉燕.
社会理论、底层历史与民俗研究——读埃里克·穆格勒《野鬼时代——中国西南的记忆、暴力和空间》[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9):31-34.
被引量:5
9
李敏.
叙事与语境——以《班主任》和《伤痕》中的创伤叙事为例[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2):176-178.
被引量:3
10
梁宏伟.
“救救孩子”中的自救与他救——重回“五四”抑或重回“十七年”[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7(7):73-75.
同被引文献
13
1
陈晓明.
胜过父法:绝望的心理自传——评余华《呼喊与细雨》[J]
.当代作家评论,1992(4):4-10.
被引量:48
2
刘慧姝.
论克尔凯郭尔绝望心理范畴的审美意义[J]
.学术研究,2006(8):116-119.
被引量:2
3
郑伟.
信仰:孤独的精神之旅——克尔凯郭尔哲学的个体主义向度[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4).
被引量:3
4
黄平.
新时期文学的发生——以《今天》杂志为中心[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3):13-19.
被引量:8
5
余华,严锋.
《兄弟》夜话[J]
.小说界,2006,0(3):43-49.
被引量:13
6
张清华.
寓言——当代小说诗学关键词之一[J]
.小说评论,2012(1):41-46.
被引量:4
7
王琼.
历史反思的错位与困惑——论“伤痕文学”思潮的思想阈限及意识形态规约[J]
.东南学术,2013(3):233-240.
被引量:3
8
张学昕.
“超级童话”或“永恒的谜语”——史铁生的短篇小说[J]
.长城,2021(1):137-144.
被引量:2
9
罗岗.
“当代文学”的“极限”与“边界”[J]
.文艺争鸣,2021(2):44-56.
被引量:7
10
苏湛.
科普传统与中国科幻文学的范式[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1(4):55-6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马佳慧.
《米勒》:一则来自“文化医生”的现代启示——兼论卢新华小说新风格的萌生[J]
.南方文坛,2024(4):158-162.
2
张泰旗.
“伤痕科幻”的叙述困境与意识形态难题:从1980年代的“《黑影》批判”谈起[J]
.东方学刊,2023(2):31-42.
3
刘广远.
从绝望到绝望——余华小说的精神之旅[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5):49-5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黄献红.
个体生存困境中的绝望——读余华《在细雨中呼喊》[J]
.广西教育,2015,0(11):117-118.
被引量:1
2
刘晓晨,朱家丽.
论余华《第七天》的苦难叙事[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1):54-56.
1
王立宪.
《伤痕》中的“伤痕”思考[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0(5):12-13.
2
虞非子.
卢新华,“百度”所不“知道”的……[J]
.书摘,2013(4):99-101.
3
张丹.
论《伤痕》的文学史意义[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23):53-53.
4
江丽.
“伤痕文学”的差异性——以《班主任》《伤痕》为中心[J]
.长城,2010(11):156-162.
5
刘莉娜.
卢新华:再谈“旧伤新痕”[J]
.上海采风,2009(8):38-39.
6
张五常.
中国讲钱,美国为钱[J]
.视野,2015,0(5):22-22.
7
感谢“伤痕”[J]
.法律与生活,2010(5):24-24.
8
李荣茂.
父亲的伤口(组诗)[J]
.诗林,2015,0(3):52-54.
9
不信一句都雷不倒你![J]
.才智(智慧版),2013(1):2-2.
10
李桂花.
胡耀邦平息“歌德”风波[J]
.党政论坛,2010(10):18-19.
文艺争鸣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