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凤阳歌》的演化轨迹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安徽凤阳县,家喻户晓;小曲《凤阳歌》,妇孺能唱。“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作者
宁业高
机构地区
中国科技大学
出处
《文史知识》
2007年第6期81-91,共11页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关键词
凤阳歌
演化
凤阳县
安徽
小曲
分类号
J642.7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32
1
蔣星煜.
凤阳花鼓的演变与流传[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2):38-48.
被引量:12
2
王振忠.
凤阳花鼓新证[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7(2):60-64.
被引量:9
3
杜晓青.
黄淮花鼓秧歌与安徽花鼓灯的同源考辨[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3):49-56.
被引量:2
4
洪非.
关于《凤阳歌》的形成与传播[J]
.黄梅戏艺术,1992(1):62-82.
被引量:2
5
许国红.
凤阳歌的历史渊源初探[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1):24-26.
被引量:5
6
李玫.
清代谐谑小戏与文人传奇的关系初探——以《花鼓》、《扣当》为例[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6):21-24.
被引量:7
7
安徽旅游局编写.安徽导游基础知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112-113.
8
玩花主人编选、钱德苍续选.缀白裘[M].北京:中华书局,1940:47.
9
王大错编.戏考[M].民国四年至民国十四年上海中华图书馆刊印.
10
凤阳大力抢救花鼓戏遗产[N].北京:光明日报,1962-2-22.
引证文献
5
1
裘新江,杨锦鸿.
凤阳花鼓戏的正名、保护与研究现状[J]
.滁州学院学报,2010,12(3):29-33.
被引量:8
2
陈辉.
凤阳花鼓在台州的传播与衍变[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11(1):39-43.
被引量:4
3
林月娴.
天皇花鼓的发展轨迹与艺术形态[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12(4):137-143.
被引量:3
4
杨尚翡.
论《凤阳歌》的流变在中国传统戏曲发展中的艺术价值[J]
.宿州学院学报,2017,32(6):95-98.
被引量:3
5
安琦.
追溯凤阳民歌流变[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6):56-6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薛业浩,周静.
安徽区域文化品牌价值及发展研究——以滁州凤阳花鼓为例[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64-67.
被引量:4
2
林月娴.
天皇花鼓的发展轨迹与艺术形态[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12(4):137-143.
被引量:3
3
周熙婷,裘新江.
凤阳花鼓戏剧目考[J]
.蚌埠学院学报,2015,4(5):174-177.
被引量:3
4
洪晨.
21世纪以来花鼓戏研究综述[J]
.戏剧之家,2015(18):12-13.
被引量:4
5
苏丽丽.
皖东地域环境对凤阳花鼓音乐特点的影响[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2):92-95.
被引量:1
6
刘从梅,陶运三.
安徽民俗体育“凤阳花鼓”的历史变迁与传承路径[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4(6):118-121.
被引量:5
7
张静.
从凤阳歌系看皖东地域同宗民歌的流与变[J]
.滁州学院学报,2019,21(1):6-8.
被引量:3
8
张静.
凤阳歌体系中基本曲调特征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4):111-112.
被引量:1
9
杨婕.
凤阳民歌的美学探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8):115-116.
被引量:1
10
刘柯.
数字化时代五河民歌的当代流变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9):150-154.
1
李春荣.
曲艺之行走的凤阳花鼓[J]
.绿色视野,2011(8):65-66.
2
杨春.
凤阳歌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J]
.音乐研究,1991(2):105-105.
3
苏兆龙.
凤阳花鼓的文化内涵[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13(3):83-85.
4
林玲.
古乐有新声[J]
.人民音乐,1986(6):27-27.
5
徽州民俗——凤阳花鼓[J]
.安徽省情省力,2004(5):45-45.
6
许国红.
凤阳歌系研究[J]
.中国音乐学,2001(4):79-95.
被引量:16
7
许国红.
凤阳歌的传播与分布[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20(2):71-74.
被引量:3
8
王义彬.
论凤阳歌的传播与影响[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9-84.
被引量:6
9
李小舒.
凤阳花鼓的嬗变及其音乐特点探析[J]
.蚌埠学院学报,2015,4(6):175-177.
被引量:2
10
李笑丛.
浅析中国传统民歌在影视音乐中的应用[J]
.芒种,2012(16):205-206.
文史知识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