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村科学实验》
1997年第2期4-7,共4页
Rural Scientific Experiment
同被引文献11
-
1刘治先.玉米油和优质油玉米育种[J].玉米科学,1996,4(3):23-26. 被引量:27
-
2宋同明.发展我国特用玉米产业的意义、潜力与前景[J].玉米科学,1996,4(4):6-11. 被引量:134
-
3刘治先.玉米杂交种——鲁玉13[J].农业科技通讯,1994,(8):35-35.
-
4梁士杰.谈特用玉米的前景[J].现代农业,1998,(8):23-23.
-
5-.高油115玉米.中国农用新产品指南(第1版)[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12..
-
6石德权.我国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研究发展、生产利用和发展前景万全县全国优质蛋白玉米现场会资料[M].,1999,9..
-
7张颖.不同产量类型春玉米养分吸收特点及其分配规律的研究[J].玉米科学,1997,5(3):70-72. 被引量:39
-
8宋同明,苏胜宝,陈绍江,赵永亮.高油玉米前途光明[J].玉米科学,1997,5(3):73-77. 被引量:75
-
9庄铁成.“三高”玉米的选育研究与利用[J].玉米科学,1998,6(S1):17-22. 被引量:3
-
10宋同明.积极发展高油玉米[J].山西农业科学,1990,18(8):17-20. 被引量:8
引证文献3
-
1肖彦德,王海水,王占文,王占东,刘向东,孙世芳.优质蛋白玉米鲁玉13特性及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9(3):36-37.
-
2刘学玲,滕文星,姜立雁,宋继娟,杜立志.高油玉米——通油1号的生产潜力及发展前景[J].吉林农业科学,2000,25(4):24-25. 被引量:3
-
3王国峰,邢海忠,张秀芬,孙久欣,于富.高油115引进研究与种植[J].玉米科学,2001,9(1):54-5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8
-
1吴春胜,王成己,牟金明,贾士芳,谷岩,包岩.提高玉米子粒脂肪含量关键技术措施研究[J].玉米科学,2004,12(2):60-64.
-
2赵丽华,余汝华,莫放,张晓明.不同收获和贮存时间对高油298玉米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4,31(8):11-13. 被引量:12
-
3李鲁华,安瑞民,柳延涛,李丽红,吕新.绿洲高油玉米发展潜力的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3):332-335. 被引量:1
-
4陈树宾,高振江,李鲁华.绿洲农区高油玉米发展潜力的分析[J].玉米科学,2006,14(2):156-159. 被引量:4
-
5赵广熙.提高玉米籽粒脂肪含量关键技术措施研究[J].杂粮作物,2010,30(5):333-338. 被引量:1
-
6王建国.“三高”玉米的研究开发概况[J].辽宁农业科学,2001(5):35-38. 被引量:4
-
7王国峰,杜艳秋,李玉珍,张淑珍,庄益华,王庆瑞.丰富主食文化——开发“古榆牌五彩香保健米”[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6):47-49.
-
8公茂迎,王自刚.高油玉米的发展潜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5):900-901.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