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日美“2+2”会议文件与日美同盟转型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07年5月,日美举行外长与防长"2+2"会议,发表《同盟的变革:日美安全及防卫合作进展》共同文件。该文件赋予日美同盟新的内涵,确认了几年来同盟转型的成果,详细说明了日美如何联合运用导弹防御系统为"提高整体威慑力"服务,并指明同盟的未来方向及重点。其中还有部分表述涉及中国,由此可以预料,该共同文件的落实必将对中国产生影响。
作者
马俊威
徐学群
机构地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
出处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日美同盟
“2+2”会议
中美日关系
分类号
D831.3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5
1
[日]“慰安妇决议和六方会谈成为导火索—日美关系吱嘎作响”[J].选择月刊,2007,.
2
[日]川上高司.“解放被封锁的日本核武装论”,《世界周报》,2007年1月16日.
3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http://www.mofa.go.jp/mofaj/area/usa/110sho/index.html.
4
[日]“澳考虑参加日美MD”,《读卖新闻》,2007年6月6日.
5
“美国学者:美日发给台北的讯息明白无误”,http://cn.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doc/docDetailCNML.jsp?coluid=7&kindid=0&docid=100362888.
共引文献
1
1
徐万胜,付征南.
日本核政策动向[J]
.现代国际关系,2008(4):22-2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0
1
信强.
危机决策中的美国府会互动模式[J]
.美国研究,2008,22(4):65-76.
被引量:4
2
张焱宇,王文峰.
小布什政府内阁成员简介(续)[J]
.国际资料信息,2001(3):30-32.
被引量:1
3
魏宗雷.
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J]
.国际资料信息,2002(3):30-33.
被引量:1
4
胡继平.
美日“共同战略目标”与日本涉台立场变化[J]
.现代国际关系,2005(3):35-36.
被引量:7
5
李义虎.
国际格局的定义前提及其基本特征[J]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2):1-4.
被引量:8
6
张郁慧.
冷战后美国强化对华人权外交及其原因[J]
.当代世界,2005(8):46-48.
被引量:2
7
王传剑.
美日同盟与冷战后日本的朝鲜半岛政策[J]
.当代亚太,2005(9):28-34.
被引量:1
8
陶文钊.
中美关系进入后“9·11”时期[J]
.和平与发展,2005(4):1-5.
被引量:4
9
马加力.
曼莫汗·辛格的美国之行与印美关系[J]
.和平与发展,2005(4):19-23.
被引量:6
10
刘卫东.
简析2005年美国关于“中国问题”的辩论[J]
.现代国际关系,2006(1):19-2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6
1
陆伟.
日本对华战略行为选择的逻辑——以安倍执政时期为案例[J]
.日本学刊,2021(1):57-87.
2
焦世新.
小布什任内的中美关系:改善根源和前景分析[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9(5):11-15.
3
张威威,张光新.
冷战后日美同盟的强化——以联合军事演习为视角[J]
.东疆学刊,2009,26(2):27-32.
被引量:2
4
王晓飞.
简析小布什执政时期的中美关系[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1):11-14.
被引量:1
5
兰子诺.
近年日美导弹防御合作新动向[J]
.国际资料信息,2011(8):34-39.
被引量:1
6
李少丹.
决策意象、意象转变与美国对华政策——以小布什政府对华政策演变为例[J]
.当代亚太,2013(6):115-13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7
1
罗会钧,袁芳.
当前美印安全合作及其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5):135-138.
被引量:1
2
刘雪莲,王勇.
全球化时代海陆关系的超越与中国的选择[J]
.东北亚论坛,2011,20(3):71-75.
被引量:6
3
张勇.
克林顿政府对俄罗斯的政策--基于“意象”视角的分析[J]
.美国研究,2015,29(6):102-113.
4
王鹏.
“对冲”与“楔子”:美国“印太”战略的内生逻辑——新古典现实主义的视角[J]
.当代亚太,2018(3):4-52.
被引量:23
5
胡伟,李琳,葛礼晖.
美日韩亚太反导装备力量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J]
.航天电子对抗,2019,35(4):56-59.
被引量:1
6
谢新水.
人工智能时代“新贫穷陷阱”的成因与境况——以奴隶概念的意象为视角[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4):1-15.
被引量:4
7
杨朔.
非传统安全困境的化解路径[J]
.社会科学前沿,2021,10(9):2460-2467.
1
雷墨.
中美日外交中的“超级第三者”[J]
.南风窗,2014,0(25):22-24.
被引量:1
2
罗运璇.
中美日关系的利益结构与中国的对外政策[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54-58.
被引量:1
3
刘建飞.
21世纪初期中美日关系发展态势[J]
.国际经济评论,2001(4):32-35.
被引量:1
4
时殷弘.
关于中美日关系严峻现状的思考[J]
.国际经济评论,2000(4):57-58.
5
刘建飞.
用时代眼光审视中美日关系走向[J]
.瞭望,2000(32):58-58.
6
刘欢.
从霸权稳定论角度谈中美日关系[J]
.金田,2012(10):286-286.
7
张蕴岭.
转变中的中美日关系[J]
.当代亚太,1996(6):3-10.
被引量:1
8
张仕荣.
新时期对台工作的主要思路——以中美日关系为背景[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8):52-52.
被引量:1
9
张毅君.
中美日关系的回顾与前瞻[J]
.国际问题研究,2001(1):1-6.
10
陶新菲.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影响[J]
.决策与信息,2015(27):37-38.
现代国际关系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