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部分细菌类生物制品通用名称的通告
出处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7年第3期226-226,共1页
Pharmaceut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
1赛红,康白.微生态调节剂及细菌类生物反应调节剂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11(1):61-63. 被引量:6
-
2易庆,邓卓.双歧杆菌及其它细菌类生物反应调节剂[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6,8(6):55-57.
-
3仲春雷,唐风雷,朱珊梅,徐军英,陆人杰.门诊滴眼剂的使用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625-627. 被引量:1
-
4王晓娟,曹琰,王国治.细菌类生物制品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探讨[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1,39(3):50-53. 被引量:3
-
5于恩庶.衣原体病[J].福建医药杂志,1989(1):42-44.
-
6王静,渠怀厚.影响高氧化还原电位酸性水在内镜消毒中的因素[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5(7):62-63.
-
7石继春,朱洁,叶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体外抗肿瘤生物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3,26(8):1179-1182.
-
8《中国药典》2010年版生物制品定稿会于2009年3~5月在北京召开[J].中国药品标准,2009(3):178-178.
-
9王立红,苍宁.蛋白质表达指南——有效率的小规模生产蛋白质类(2)[J].中国医药导刊,2006,8(5):370-371.
-
10朱萍.2006-2010年企业申报疫苗类新药情报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6):5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