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方式类型的统计界定
出处
《浙江统计》
1997年第3期15-16,共2页
Zhejiang Statistics
二级参考文献5
-
1毕吉耀,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1994年
-
2张塞,新国民经济核算全书,1993年
-
3袁嘉新,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1年,12期
-
4索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1991年
-
5李京文,生产率与中美日经济增长研究,1991年
共引文献78
-
1张明林,李华旭.国家优先支持政策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评估——来自革命老区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21,47(10):65-79. 被引量:27
-
2谭德庆.论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16(1):63-65.
-
3戴艳娟,泉弘志.基于全劳动生产率的中国各产业生产率的测算[J].财经研究,2014,40(12):89-101. 被引量:19
-
4杨亚平,成达建.技术进步对深圳经济增长作用的测算与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7):96-98. 被引量:7
-
5王荣斌,覃成林.科技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以河南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4):103-106. 被引量:10
-
6高峰,范炳全,王金田.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7):5-9. 被引量:65
-
7曹少琛,孙兆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非对称性及原因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13(3):25-28.
-
8黄国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对中国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05,22(6):89-92. 被引量:10
-
9孙琳琳,任若恩.中国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5,28(12):3-13. 被引量:220
-
10赵家章,胡碧玉.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J].开发研究,2005(6):59-62. 被引量:4
-
1汪浩,张谋贵.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测定及经济增长方式的界定[J].统计教育,2005(8):34-37. 被引量:4
-
2徐婷.少数民族地区养老方式社会化选择机制研究[J].青年与社会(下),2015,0(12):218-219.
-
3王禧扬,赵明星.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1):120-121. 被引量:1
-
4石良平.国民收入分配:经济分析中的统计界定[J].统计研究,1993,10(4):23-33. 被引量:3
-
5钟云燕.现代服务业的界定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9,25(6):168-169. 被引量:16
-
6徐燕椿.浅议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统计界定的几个问题[J].今日科技,2001(4):14-16.
-
7符钢战.中国劳动就业的理论与统计界定——中国与国际通行的劳动就业统计体系的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1991,8(5):35-40. 被引量:2
-
8夏青.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33(6):127-133. 被引量:3
-
9张淼.失业的国际比较与统计界定[J].江苏统计,2000(1):11-13. 被引量:1
-
10孙静娟,戴忻,杨际昌.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界定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8,24(4):4-6. 被引量: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