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三种存在看和谐的三种形态
出处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67,共3页
Theory Journal
参考文献3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共引文献1594
-
1陈孝兵.“经济人”假设的内涵及其超越[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4):107-112. 被引量:4
-
2张士昌.社会发展动力的多元性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2):12-14.
-
3吴春岐,刘加良.民事审限制度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2):137-140. 被引量:2
-
4苏志宏.议会道路与晚年恩格斯[J].社会主义研究,2004(4):3-5.
-
5周茜蓉.创造生活: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J].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78-81. 被引量:1
-
6明子夫.论马克思主义自由对资本主义自由的扬弃[J].理论学刊,2004(9):37-39. 被引量:2
-
7李知恕.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J].理论与改革,2002(3):32-35. 被引量:5
-
8王炎炯.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共产党宣言》的启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5):10-14.
-
9雷振扬.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我国社会发展的几个问题[J].社会主义研究,2002(4):3-7. 被引量:1
-
10张传鹤,刘昌明.再论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正确性[J].社会主义研究,2002(6):3-5. 被引量:3
-
1王荣梅.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J].西部社会,2002(11):13-14.
-
2潘允康.和谐社会的本质与灵魂[J].统计科学与实践(天津),2006(1):13-15.
-
3王水田.试析宏观经济对房市的影响[J].上海房地,2007(12):34-35.
-
4杨玉华.理性视野中的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28(3):387-389. 被引量:2
-
5陈少峰.城市文化产业创新的几种模式[J].时事报告,2011(11):25-27. 被引量:1
-
6谷俊青.住宅建设以“三控”推进节约型社会的统一和谐[J].住房保障,2007(6):14-15.
-
7张小光.劳动的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的区分及意义[J].兰州学刊,2004(2):47-48. 被引量:2
-
8卢巧玲.知识经济与人类实践方式的改变[J].理论月刊,2003(3):70-72. 被引量:1
-
9杨嵘,齐仲锋.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及政策选择——以陕西油气产业为例[J].生态经济,2009,25(10):102-105. 被引量:2
-
10赵宗博,毛俊.论经济关系和谐与构建和谐社会[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4):79-8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