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回应度”及其研究范式 被引量:9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切社会交往都是以信息传播为基础并通过信息交流来实现资源及情感的交换,继而产生共同行动的,因而“回应”作为对多元主体在一定社会结构中基于共同利益、诉求的应答、认同、实化及实践的互动过程的理论规制,与信息传播有机联系。回应范式既是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并包括:回应主体、回应方式和回应度三个基本的研究视域。“回应度”是对回应过程中参与回应的多元主体间互动信息的相互吸纳和行为相互影响程度的一种总体判断和描述。研究回应度是研究回应的理论深入,而与回应范式相对应的是回应度范式。回应度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包括四重内生性关系和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六个相互关联的技术维度等。
作者 戚攻 刘卫红
出处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74,共5页 Theory Journal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回应机制研究>(05BSH036)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宋源放.简明社会科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 2戚攻,刘冬梅.论社会回应主体[J].探索,2007(3):178-183. 被引量:7
  • 3夏征农.辞海(缩影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 4戚攻.论“回应”范式[J].社会科学研究,2006(4):115-121. 被引量:36
  • 5蔡文辉,李绍嵘.简明英汉社会学辞典[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二级参考文献21

共引文献39

同被引文献62

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