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创新教育与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美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创新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是美国教育的成功之道。中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中,创新教育是根本出路。
作者
吕德雄
机构地区
南京晓庄学院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5-128,共4页
Nanji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创新教育
美国
中国高等教育
分类号
G40-059.3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6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37
参考文献
3
1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
2
王定华.《走进美国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
《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第二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共引文献
1
1
李伟.
西方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
.教育评论,2011(3):162-16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76
1
吴树青.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增强创新能力 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5):1-7.
被引量:49
2
陈建锋.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07(8):101-102.
被引量:3
3
冯亚青,王世荣,李祥高,孟舒献.
中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
.化学工业与工程,2005,22(S1):1-3.
被引量:6
4
余家发.
中美高等教育比较[J]
.求实,2002(S2):196-197.
被引量:3
5
季克异.
树立健康第一思想 深化体育课程改革[J]
.中国学校体育,1999,18(5):1-1.
被引量:107
6
丁艺,刘相林.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探微[J]
.沈阳大学学报,1995,7(3):88-90.
被引量:8
7
陈军.
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高等理科教育,2004(4):26-29.
被引量:17
8
郝云龙.
中美高等教育之比较及其启示[J]
.北京教育(高教),2004(6):42-44.
被引量:18
9
李明忠.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过度教育产生的经济学分析[J]
.现代大学教育,2004,20(4):95-98.
被引量:13
10
李善波,张金城,姚玉蓉.
高等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
.中国大学教学,2005(2):28-29.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17
1
王贤,潘磊.
中美高等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9):120-122.
被引量:2
2
梅丹.
我国高等审计教育改革探讨——兼谈南开大学审计教学的发展[J]
.教育财会研究,2009,20(3):53-56.
被引量:8
3
刘亚青,赵贵哲.
多渠道培养创新型人才[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90-92.
被引量:2
4
李伍荣,粟利辉.
高校扩招与我国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4):139-141.
5
周传纲.
浅析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18):7-10.
6
毕艳杰.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路径研究[J]
.管理观察,2011(29):6-6.
7
毕艳杰.
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点[J]
.经济研究导刊,2011(33):309-310.
被引量:1
8
许荣辉,文九巴,张柯柯,李谦.
创办硅材料及光伏技术专业方向的实践与收获[J]
.广州化工,2012,40(3):142-143.
9
尹辉.
从教育理念和考核模式看中美大学差异——美国西北拿撒勒大学访学有感[J]
.西藏教育,2012(11):45-47.
10
刘勇,肖莉.
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及发展[J]
.科教导刊,2013(20):6-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张鑫磊,高洪梅,申志福,刘璐,王志华,孙晋晶.
新形势下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导向的城市地下空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11):129-134.
2
蒋文定.
审计课程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实施[J]
.企业导报,2009(12):207-208.
3
刘建华.
关于高职审计学课程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5):35-36.
被引量:3
4
赵金录,郭晓娥.
地方煤炭类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0(10):16-17.
被引量:1
5
王元奎.
中国与新加坡高等教育比较与启示[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30):135-136.
6
刘晓南.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审计专业教材改革初探[J]
.中国市场,2011(6):154-154.
7
郭云辉.
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合理陛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237-240.
8
郭云辉.
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合理性研究[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11):63-67.
被引量:9
9
任春华.
高职审计专业“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评价体系开发研究[J]
.商情,2012(26):160-160.
10
贺峰涛.
国外大学理工科优秀教材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J]
.中国校外教育,2012(11):22-22.
被引量:4
1
季文才.
普通高中内涵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策略选择[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0(2):35-38.
2
程轶波.
关于网络课程教学应用的几点思考[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8):67-68.
被引量:1
3
吴晓秋.
网络教育的“正”与“负”[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8):33-34.
被引量:1
4
邢平均.
高职院校应处理好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07(22):52-53.
5
冯骏,陈建华.
学校内涵发展的意蕴与路径探析[J]
.教育科学研究,2016(6):23-26.
被引量:8
6
黄海民.
省教育厅:从实现“有学上”到“上好学”[J]
.新教育(海南),2008(12):15-15.
7
邢平均.
高职院校应处理好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J]
.教育科学文摘,2008,27(1):84-85.
8
王悠.
教育外延发展还有广阔的空间[J]
.神州,2012(8):43-44.
9
赵熙山.
网络教育的“正”与“负”[J]
.人民论坛,2004(2):22-23.
被引量:1
10
毕素梅.
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着力点[J]
.机械职业教育,2008(10):15-16.
被引量:3
南京社会科学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