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陕西省铜川市旱地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小麦T型雄性不育系在旱作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①育成了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T型雄性不育系,杂交育成了对旱作农业生态条件适应性强的T型恢复系。双亲的产量水平达到或超过常规对照品种,部分亲本具有较高的产量配合力和生产应用前景;②选育出了强优势冬小麦T型杂交种,其中T9306在1996年黄淮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中名列第一;③降低杂交种使用成本的研究取得新进展,达到生产应用水平;④应用基础研究有多方面突破。
作者
王长春
李启信
机构地区
陕西省铜川市郊区农业局
出处
《麦类作物》
CSCD
1997年第3期1-4,共4页
关键词
旱地
小麦
杂种优势
铜川市
分类号
S512.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
1
王长春,张兴林,王长新.
小麦T型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显性效应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J]
.陕西农业科学,1990,36(5):3-5.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
1
范濂,王福亭.小麦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的遗传机理[J]河南农林科技,1980(02).
同被引文献
7
1
李卓夫,金正勋,兰丽芬,孙艳丽,董志贵,佟明耀,李桂芳.
春小麦品种间杂交F_1代若干农艺性状优势效应遗传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26(1):20-26.
被引量:1
2
郭瑞星,邵仁学,湖北省种子总公司.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1996,35(6):25-28.
被引量:19
3
张荣芝,刘桂茹,卢建祥,谷俊涛.
小麦抗逆育种几个抗旱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19(4):6-11.
被引量:18
4
尹俊玉,陈强生.
北京地区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几个主要品种(系)杂种优势的分析[J]
.北京农业科学,1997,15(2):13-15.
被引量:3
5
何元龙,韩文英,张天英,郑玉龙.
春小麦F_1代优势表现的研究[J]
.麦类作物,1997,17(4):7-10.
被引量:3
6
黄铁城,杂种小麦研究进展,1993年
7
张爱民,黄铁城.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与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1997(5):16-20.
被引量:75
引证文献
2
1
卫云宗,乔蕊清,谢福来,刘玲玲,宁东贤.
旱地小麦F_1代主要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J]
.麦类作物,1998,18(3):8-11.
被引量:4
2
卫云宗,张久刚,乔蕊清.
不同条件下冬小麦F_1杂种优势效应[J]
.华北农学报,1998,13(3):23-2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6
1
柳迅生.
小麦杂种优势研究现状及利用对策[J]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4):91-93.
被引量:4
2
行翠平,安林利,韩东翠,史民芳.
小麦蓝粒两用系杂交后代遗传分离规律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4):12-15.
3
武计萍,许钢垣,仇松英,逯腊虎,韩新萍.
冬小麦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与利用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1,29(4):7-11.
被引量:6
4
武计平,许钢垣,仇松英,逯腊虎,孟兆平,韩新萍.
冬小麦主要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J]
.小麦研究,2001,22(3):8-10.
5
潘春桂.
论杂种优势机理的逻辑体系[J]
.广西农学报,2022,37(4):12-15.
6
付金锋,王凤宝,董立峰,王美玲.
与紧凑型小麦品种“莱州3279”正反交F_1杂种优势比较[J]
.种子,2003,22(5):41-43.
被引量:1
1
王长春,冯艳丽,张焕萍,王可田.
小麦T型雄性不育系种子发芽率影响因素分析[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27(6):18-22.
被引量:1
2
滕晓月,刘传亮.
小麦T型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简报)[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6,1(3):46-46.
被引量:3
3
张彩霞,柴守诚.
提莫菲维细胞质对小黑麦杂种F_1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J]
.甘肃科技,2015,31(8):141-143.
4
何蓓如,李正德,李冬肖.
^(60)Co-γ射线诱导的小麦T型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突变[J]
.Acta Genetica Sinica,1989,16(1):1-6.
被引量:7
5
刘仲齐,饶世达,蒲宗君.
杂种小麦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J]
.四川农业科技,1996(2):14-15.
被引量:4
6
王国胜,马冲,苏波,侯玮.
玉米雄性不育系ST029的选育及应用[J]
.中国种业,2004(12):44-45.
被引量:1
7
滕晓月,陈雪晖.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蛋白质的比较研究[J]
.作物学报,1996,22(3):264-270.
被引量:18
8
吕德彬,常团结,刘薇斌,闫滋福,马淑琴,程西永,赵建军.
普通小麦K型和T型雄性不育系花药同功酶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32(3):208-211.
被引量:6
9
袁凯,高庆荣,张保雷,于松,李楠楠,张磊,刘桓,杨志远,付修义.
不同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及杂种F_1叶绿体的观察与比较[J]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0):1887-1894.
被引量:2
麦类作物
199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