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与鲁迅文学的生命结构(一)
被引量:5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48,共6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7
-
1茅盾.《读<呐喊>》,《红色光环下的鲁迅》,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6页.
-
2郁达夫.《现代小说导论(二)》,《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上海书店影印,1982年,125页.
-
3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下卷,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
4[英]阿仑·布洛克著.《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三联书店,1997年,78页.
-
5尼采.《我妹妹与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版,第173页.
-
6詹姆斯·麦克法兰.《现代主义思想》.马·布雷德伯里等编.《现代主义》.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9页.
-
7保罗·布尔热.《现代心理学论》,转引自[法]罗杰·法约尔.《批评:方法与历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227-228页.
同被引文献45
-
1李今.文本·历史与主题——《狂人日记》再细读[J].文学评论,2008(3):94-99. 被引量:35
-
2严英旭.韩国地区鲁迅研究新动向(1984-1993)[J].鲁迅研究月刊,1994(1):41-47. 被引量:5
-
3洪昔杓.鲁迅的“生命意识”研究[J].鲁迅研究月刊,2002(7):37-44. 被引量:2
-
4朴宰雨.韩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鲁迅研究月刊,2005(4):34-48. 被引量:9
-
5汪卫东.“个人”、“精神”与“进化”: 鲁迅早期文言论文的三个关键观念[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1):184-200. 被引量:6
-
6刘世钟.现代精神的模式或方法论——鲁迅、加缪及韩龙云比较研究[J].当代韩国,2005(3):53-59. 被引量:2
-
7彭小燕.“反叛—抗世”型生命范式“批判—解构”型话语形式——青年鲁迅的精神建构之一[J].云梦学刊,2006,27(5):95-99. 被引量:2
-
8杨义.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启示[J].文学评论,2006(5):5-25. 被引量:16
-
9陈方竞.韩国鲁迅研究的启示和东亚鲁迅研究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6):49-58. 被引量:7
-
10王学谦.《狂人日记》与鲁迅文学的生命结构(二)[J].鲁迅研究月刊,2007(7):21-28. 被引量:1
-
1王学谦.《狂人日记》与鲁迅文学的生命结构(二)[J].鲁迅研究月刊,2007(7):21-28. 被引量:1
-
2陈迎辉.千江有水千江月──论苏轼词中的“月”意象[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7,18(4):89-92. 被引量:10
-
3评庞培、张锐锋的新散文[J].当代作家评论,1998(2):127-127.
-
4张孝评.论抒情诗的生命结构[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8(3):45-48.
-
5刘成勇.无言的悲歌——当代小说中“智者”形象剖析[J].江淮论坛,2002(5):90-95.
-
6余秋雨,周涛.关于散文的对话[J].海燕,2003,0(1):56-59. 被引量:1
-
7刘征,张福有,林岫,乔长柱,奚凤翔,杨孟雄,严桂林,吴农荣,杨昌盛,李同振,杨学军,日新,王国章.时代风云[J].中华诗词,2014(1):4-4.
-
8寄语青年诗人[J].诗刊,2011(23):1-1.
-
9黄晓华.身体、文化、修辞与“狂人”的生成建构[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3(2):33-39.
-
10郭聪.“家”的梦魇——试分析比较曹禺与巴金笔下的“家”[J].群文天地,2012(A06):138-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