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新外交的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形势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国际体系中的权力结构、治理方式和规则制定呈多元化发展态势。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和谐”理念在中国外交中得到延伸。中国新外交的理念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出发,准确判断中国在国际体系大棋局中的战略位置,内建和谐社会,外促和谐世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体现中国新外交智慧.
作者
沈国放
出处
《世界知识》
2007年第13期42-44,共3页
World Affairs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实践
胡锦涛总书记
国际形势
国际体系
多元化发展
权力结构
规则制定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55
1
安维华.
中国-中东友好合作关系稳定发展[J]
.西亚非洲,1998(6):54-60.
被引量:3
2
张琏瑰.
朝鲜核试验后的局势和中国的选择[J]
.新远见,2007,0(2):20-27.
被引量:2
3
华黎明.
伊朗核问题与中国外交的选择[J]
.国际问题研究,2007(1):58-62.
被引量:11
4
徐坚.
纵论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J]
.国际问题研究,2007(2):15-19.
被引量:5
5
李淑云,刘振江.
信任: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的关键因素[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24(1):80-85.
被引量:9
6
李丹.
中国的全球观——和谐世界[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2):54-58.
被引量:3
7
虞少华.
朝核问题转圜与六方会谈前景[J]
.国际问题研究,2007(3):51-55.
被引量:2
8
俞正樑,阙天舒.
试论中国外交新理念及其实践[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5):12-17.
被引量:3
9
李敦球.
冷战后中韩关系的发展与东北亚格局——中韩建交15年来双边关系的回顾与展望[J]
.当代韩国,2007(2):1-7.
被引量:5
10
高海宽.
资金解冻后,朝核问题何处去[J]
.世界知识,2007(14):28-2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6
1
龚克瑜.
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国家利益、作用和前瞻性思考[J]
.国际观察,2008(5):59-65.
被引量:6
2
李玲.
建设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思想的重大创新[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9):81-84.
3
王逸舟.
变动中的世界秩序与力量格局[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2):18-28.
4
刘中民.
关于加强中国热点外交的若干对策思考[J]
.东北亚论坛,2010,19(1):3-10.
被引量:7
5
龚克瑜.
对中国参与解决朝核问题的前瞻性思考[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117-123.
6
刘中民.
中国的中东热点外交:历史、理念、经验与影响[J]
.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1):42-52.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朱威烈.
中国热点外交的机制与经验--以多边主义外交机制为视角[J]
.国际观察,2009(1):1-7.
被引量:4
2
刘中民.
中国的热点外交研究——特点、理念与意义[J]
.东北亚论坛,2009,18(3):3-11.
被引量:9
3
陈丽芬.
浅析朝核问题中的中国国家利益[J]
.知识经济,2010(2):161-162.
被引量:1
4
张淑兰,赵树行.
冷战后印韩关系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J]
.东北亚论坛,2011,20(3):36-44.
被引量:4
5
吕遊,吕歌.
朝核“行动对行动”难以实施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消费导刊,2011(7):42-44.
6
雷丽平,李渤.
俄罗斯汉学的发展演变及其现实意义[J]
.东北亚论坛,2011,20(4):112-122.
被引量:8
7
刘中民.
中东变局与中国外交的几个基本问题[J]
.国际观察,2012(1):16-22.
被引量:3
8
刘中民.
中东变局与世界主要大国中东战略的调整--兼论中国的中东外交[J]
.西亚非洲,2012(2):4-23.
被引量:10
9
刘辰,张宏.
中国在南北苏丹的海外利益维护[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5):105-110.
被引量:1
10
安成日,李姣婷.
后朝核时代朝鲜半岛局势及中国政策选择[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6):81-87.
被引量:1
1
新华.
从“家乡外交”看中国新外交模式[J]
.党建文汇(下半月),2015,0(6):4-4.
2
王帆,凌胜利.
中国的外交政策变"强硬"了吗?--如何理解中国新外交[J]
.新华月报,2013(8):13-15.
3
韦宗友.
中国新外交:国内变迁、外部环境与国际秩序[J]
.国际观察,2006(4):33-40.
被引量:10
4
赵可金.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新外交[J]
.新视野,2014(2):93-97.
被引量:2
5
王逸舟.
创造性介入:我心目中的中国新外交[J]
.世界知识,2012(1):17-19.
被引量:7
6
俞正樑.
再论中国新外交[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6):80-83.
被引量:4
7
倪世雄,潜旭明.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新外交战略思想初析[J]
.学术前沿,2014(6):72-83.
被引量:6
8
解读中国新外交战略图[J]
.党的建设,2006(2):45-45.
9
俞正樑.
双轮驱动 全球拓展-2013年中国新外交[J]
.国际观察,2014(2):1-15.
被引量:2
10
雷墨.
中国新外交:以实力求和平[J]
.新华月报,2015,0(6):72-74.
世界知识
2007年 第1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