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再认识
被引量:
3
全文增补中
导出
摘要
我国高教界对于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理解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是,正确认识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内涵并恰当处理两者的关系,无疑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应当继续深入探讨,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能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拟就几个有关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作者
李翰如
机构地区
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出处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5-38,共4页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关键词
专才教育
通才教育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1
1
陈东升,李璐璐.
通才、专才教育的论争与发展趋向[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1):19-24.
被引量:3
2
李培根.
主动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1):17-18.
被引量:168
3
顾明远 季啸风.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690.
4
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113.
5
唐万宏.
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适时调控与政策选择[J]
.教育与职业,2007(26):44-46.
被引量:3
6
张楚廷.高等教育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72.
7
[英]安东尼·史密斯.后现代大学来临?[M].侯定凯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8.
8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73.
9
高文兵.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应并行不悖[N].中国教育报,2000-03-04.
10
黄国范.大科学时代的大工程[N].浙江日报,2009-01-05(11).
引证文献
3
1
袁川,董泽芳,艾小平,张惠.
在“通才”抑或“专才”之间作何选择——兼谈社会转型期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J]
.现代教育管理,2012(9):5-9.
被引量:5
2
陈郑.
关于大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
.决策与信息,2015(21):81-81.
3
李天雄,陈金江.
建立创新基地联盟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8):217-220.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9
1
黄玲琴,谷晓钢.
我国高等学校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应有机结合[J]
.科技视界,2015(7):91-91.
被引量:7
2
刘明真.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培养战略[J]
.学术问题研究,2016,12(2):47-53.
3
罗自荣,尚建忠,杨军宏.
创新能力培养新思路 跨学科、主题式创新基地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1):206-209.
被引量:10
4
谢鹏辉,汪晓赞,尹志华.
英国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本硕一体化”培养的特色与启示[J]
.体育学刊,2018,25(3):104-109.
被引量:2
5
周世权,黄胜智,赵轶,李智勇,陈文锷,周琴.
工程训练与机械制造基础综合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铸造工艺为案例[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4):203-209.
被引量:12
6
胡勇.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学生教育观念的演进[J]
.当代青年研究,2020(5):5-10.
7
李坤继.
良好环境对创新创业人才成长与开发的影响及构建路径[J]
.产业创新研究,2020(23):126-127.
8
刘佩勇,崔振波.
生物工程专业产学研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的构建[J]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0,10(5):27-30.
被引量:1
9
程芳.
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转型的诉求、困境与路径[J]
.教育评论,2023(12):3-8.
被引量:2
1
王杰.
师范院校首先要加强素质教育[J]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3(4):43-47.
2
罗秋菊.
高等教育必须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J]
.才智(才情斋版),1999,0(6):24-25.
3
张士昌,牟仁刚.
知识经济与综合素质教育[J]
.煤炭高等教育,1999,17(2):26-29.
4
喻湘存.
通才教育·专才教育·高校素质教育[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8(4):101-104.
被引量:2
5
史柏年.
中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选择[J]
.中国社会工作,2011(33):22-22.
6
周广忠.
学分制与市场经济[J]
.高等理科教育,1994(1):19-22.
被引量:1
7
郑文,高嬿,孟祥萍.
浅谈高校的通才教育[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42-44.
8
陈田.
试论21世纪高等教育模式的选择[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7-78.
被引量:1
9
雷文,于源,王丽英.
关于我国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0(30):22-24.
被引量:2
10
史玉华,李诗明.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取向[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30):8-9.
被引量:1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9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