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豆品种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优良的大豆品种应该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即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表现出高产稳产,这是大豆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试验对大豆品种的生育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不同分析方法对大豆品种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为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
孙恩玉
刘金刚
赵洪阁
机构地区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康平县农业中心
出处
《辽宁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25-27,共3页
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大豆
生育性状
产量
稳定性
分类号
S565.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5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7
1
陈洁敏,赵九洲.
大豆品种生态适应性的综合评估[J]
.生态学杂志,1996,15(1):28-31.
被引量:1
2
卢广远,郝瑞莲,韩英,张金民,陈鑫伟,谢幸华.
夏大豆高产品种产量与有关性状的通径分析[J]
.大豆通报,1999(6):9-10.
被引量:10
3
刘大群.品种稳定性评价方法的比较和分析[J].作物学报,1988,(4):290-295.
4
孟庆喜 等.不同生态条件对大豆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J].东北农学院学报,1981,3:15-21.
5
谢甫绨,杨德忠.
辽宁省近20年大豆育种进程初步评价[J]
.辽宁农业科学,2000(6):10-12.
被引量:9
6
王彦丰,王琳,付龙令,王书恩.
大豆高产综合农艺措施模拟和优化的研究[J]
.大豆科学,1992,11(1):43-48.
被引量:16
7
张桂茹.大豆生育阶段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黑龙江农业科学,1987,.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刘录祥,孙其信,王士芸.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3):22-27.
被引量:622
2
邱桂兰,辽宁农业科学,1985年,2期,11页
3
莫惠栋,农业试验统计,1992年
4
张瑞忠,马占峰,杨庆凯,张庆文,张铁.超早熟大豆东农36号综合农艺措施的产量函数模型[J]大豆科学,1984(04).
5
陈艳秋,孙贵荒.
辽宁省大豆杂交育成品种的亲本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2000(3):16-18.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43
1
王立刚,刘景辉,刘克礼,高聚林.
大豆氮素积累、分配与转移规律的研究[J]
.作物杂志,2004(5):20-22.
被引量:11
2
卢广远,郝瑞莲,韩英,陈鑫伟,江红英,李淑敏,杨晖.
高产、优质商豆1099综合分析[J]
.大豆通报,2004(6):16-16.
被引量:4
3
李建国,刘博,张相波,韩勇.
2004年度辽宁省审定的水稻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2006(3):35-36.
被引量:1
4
王辉,郭玉华,张燕之,蒋文春,曹萍.
旱稻与水稻品种产量稳定性比较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2006(3):41-43.
5
闫旭宇,杨武德,钟秀丽,李玲.
对目前大豆抗旱育种选择指标及分子标记的应用调查[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82-85.
被引量:4
6
刘正学.
覆膜夏大豆施肥模型与经济效益分析[J]
.中国油料,1997,19(2):42-44.
被引量:3
7
闫晓艳,邱强,石一鸣,王艳丽,刘凤珍,董岭超.
杂交大豆高产种植方式及合理群体结构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2007,32(5):3-8.
被引量:6
8
侯国瑞.
播期对麦茬大豆生长发育特点及产量形成规律的影响[J]
.大豆通报,2008(3):22-25.
被引量:1
9
姜永平,张辉明,刘水东,朱振华.
不同类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211-214.
被引量:24
10
谢晨,谢皓,陈学珍.
大豆抗旱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进展[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23(4):74-76.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59
1
魏云山,王会才,生国利,陈琪,张洪涛.
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5):23-24.
被引量:44
2
陈新,严继勇,高兵.
毛豆新品种早选3号及无公害栽培技术[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3):87-89.
被引量:6
3
郭增宏.
2808毛豆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J]
.大豆通报,2004(6):14-14.
被引量:3
4
陈少珍,蔡杰民.
台湾毛豆生产基地无公害栽培技术[J]
.台湾农业探索,2004(4):31-33.
被引量:1
5
黄圭文,陈小宇.
闽北春毛豆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2005,17(2):31-32.
被引量:1
6
姚金保,许才康.
淮南地区油菜品种适应性和稳定性的研究[J]
.中国油料,1994,16(3):21-24.
被引量:3
7
林汝湘,谢春生,冯祖虾,黄宏城.
我国南方甘薯品种资源部分营养成分分析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5,28(4):39-45.
被引量:60
8
吴为民.
毛豆3号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06,22(9):27-28.
被引量:2
9
梁金平,张志勇,吴文明,黄萍萍.
“台湾75”毛豆品种特征和春种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5):133-134.
被引量:8
10
董全中.
迟播对早熟大豆各生育阶段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3):13-1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5
1
郭建辉,王海勤,郑龙川,陈少珍,陈丽萍.
漳州菜用大豆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程[J]
.大豆通报,2008(2):17-20.
2
汤繁棕,林有发.
毛豆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3(6):129-129.
被引量:1
3
郭洁,张继雨,陈峰娜,李文,滕卫丽.
控制大豆油分含量和百粒重的QTL定位[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36(7):2983-2988.
被引量:9
4
黄丽芳.
毛豆发展前景及栽培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7,37(10):170-170.
被引量:2
5
肖富良,黄天宝,吕伟生,李亚贞,郑伟,肖小军,韩德鹏,肖国滨.
红壤旱地食用型甘薯主要农艺性状的稳定性分析及适应性评价[J]
.江西农业学报,2021,33(7):6-12.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吴振江,刘新稳,肖水平,刘慧君,杨绍群.
沪鲜6号毛豆在鄱阳湖植棉区棉豆套种表现及栽培要点[J]
.棉花科学,2018,40(3):59-60.
2
滕康开,曹永策,李曙光,孔杰杰,邢静,赵团结.
夏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蛋白质含量QTL定位[J]
.分子植物育种,2018,16(18):5987-5993.
被引量:2
3
农中和.
绿色食品毛豆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J]
.新农民,2019,0(9):54-55.
被引量:1
4
张古文,沈立,郑华章,刘娜,冯志娟,龚亚明.
菜用大豆籽粒蔗糖积累及蔗糖磷酸合成酶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2019,17(17):5822-5828.
被引量:7
5
郭丹丹,袁凤杰,郁晓敏.
基于重测序的籽粒型和鲜食型大豆的全基因组变异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2019,17(22):7306-7312.
被引量:5
6
李琼,刘强,杨青春,舒文涛,李金花,常世豪,张东辉,张保亮,张来成,耿臻.
大豆高蛋白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应用[J]
.山西农业科学,2020,48(8):1192-1197.
被引量:4
7
郁晓敏,金杭霞,杨清华,傅旭军,郭丹丹,吕晓男,袁凤杰.
利用SLAF-seq结合BSA方法发掘大豆种皮色相关基因[J]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2):385-391.
被引量:5
8
宿洋,杨静,郭勇,杜维俊,邱丽娟.
大豆百粒重相关基因的全基因组发掘分析[J]
.作物杂志,2021(3):8-18.
被引量:7
9
余晗,张红香,袁珊.
大豆籽粒大小遗传调控研究现状[J]
.土壤与作物,2022,11(1):18-30.
10
周春薇.
我国高油大豆的研究进展[J]
.粮食与油脂,2022,35(4):45-46.
被引量:5
1
邱长久,赵发,张文宏,刘长海,成华玉,胡淑艳.
九丰号大豆品种选育及体会[J]
.作物杂志,1997(6):21-21.
2
李希腾.
鄂西山区大豆品种选育情况[J]
.大豆通报,1997(1):27-28.
3
常汝镇.
发展迅速的各国大豆品种选育及生产[J]
.中国科技成果,2005(6):15-17.
4
林红,齐宁,来永才,姚振纯,杨雪峰,刘广阳.
特用大豆品种选育新进展[J]
.农业科技通讯,2008(11):75-76.
被引量:6
5
徐玉花,李升,马海涛.
黑龙江北部早熟高产大豆品种选育[J]
.现代化农业,1999(5):8-10.
被引量:1
6
李江涛,于会勇,杨彩云,王晓莲,阎淑滑,郑云峰.
浅析大豆育种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5(9):224-225.
被引量:1
7
王佳,王昭.
我国大豆品种选育情况以及发展趋势[J]
.杂粮作物,2004,24(3):153-154.
被引量:2
8
李景春,徐凤珠,雷星宁,刘桂芝.
浅析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品种选择的关系[J]
.现代化农业,1997(1):8-10.
被引量:3
9
田中艳,李肖白,高国金,周长军,王明泽,蔡俊玲,王富录.
黑龙江省抗孢囊线虫大豆品种选育概况及育种目标[J]
.大豆通报,2002(6):16-16.
被引量:4
10
顾德军,张艳,王雅珍,付连舜,杨德忠.
高产高油大豆品种选育初探[J]
.农业科技通讯,2007(1):30-31.
辽宁农业科学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