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后殖民主义话语下的吉卜林研究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鲁德亚德.吉卜林是英国文坛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但所有的英国学者都觉得他是个谜。对于他的研究被搁置几十年之久后,在后殖民主义话语下又热乎起来。吉卜林本人的特殊经历和他的作品是其与后殖民主义话语契合的主要原因;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中心是对“东方”的界定,而吉卜林笔下的东方形象与这个界定不相吻合,甚至是背离的;同时,后殖民主义话语本身具有过于浓厚的政治批评色彩,基于这些,后殖民主义框架下的吉卜林研究仍是激进的和缺失的,对他的全面评析仍有待探讨。
作者 郭晓静
出处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38-39,68,共3页 Journal of Jiaozuo Teachers Colleg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0

  • 1盛宁.“后殖民”文化批评与第三世界的声音[J].美国研究,1998,12(3):50-70. 被引量:20
  • 2克利福德·格尔茨 纳日碧力戈译.《文化的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973..
  • 3布鲁斯·罗宾斯.《全球化中的知识左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3页.
  • 4V. S. Naipual, An Area of Darkness, First published by Andre Deutseh, 1964; Published in Penguin Books, 1968.
  • 5《在边缘写作》[J].深圳大学学报,2000,(6).
  • 6Bruce King, V. S. Naipaul,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93, p. 2, p. 68.
  • 7V. S. Naipaul, An Area of Darkness, Penguin Books,1968
  • 8《效颦人》(The Mimic Men,1967).
  • 9《丑角》.
  • 10Viney Kirpal, The Third World Novel of Expatriation, New Delhi: Sterling Publishers Private Ltd., 1989.

共引文献5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