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刑事证据种类制度新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证据依其表现形式划分为七种。对这一种类划分,笔者认为理论根据不足,划分不科学。笔者主张,以证据的案件事实信息理论为基础来重新构建刑事诉讼证据种类制度,将证据分为物证与人证两大类。
作者
柳倩宇
机构地区
洛阳师范学院管理科学系
出处
《科技咨询导报》
2007年第18期240-241,共2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Herald
关键词
证据
证据种类
两分法
分类号
O6 [理学—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熊志海.
论证据的本质[J]
.现代法学,2002,24(4):70-76.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吴家麟.
论证据的主观性与客观性[J]
.法学研究,1981,3(6):11-16.
被引量:21
2
张继成.
控诉证据、辩护证据和定案证据刍议[J]
.法商研究,1997,15(4):68-73.
被引量:6
3
邓文定.
刑诉证据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J]
.现代法学,1983,5(1):29-31.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11
1
汤维建,常廷彬.
2002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家,2003(1):78-83.
被引量:1
2
张嘉军,张红战.
我国证据种类的反思与重构[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2):39-47.
被引量:7
3
蔡斌.
论我国行政证据制度立法的必要性及建构[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58-60.
4
柳倩宇.
刑事证据种类制度新论[J]
.内江科技,2007,28(5):82-82.
5
吴新原.
现场照片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地位及规则探讨[J]
.政法学刊,2007,24(3):44-47.
被引量:1
6
谢晖.
论法律价值与制度修辞[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7(1):1-27.
被引量:18
7
贾五一.
事实信息视野下的证据审查系统化[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2):214-215.
8
蒋丽华.
勘验、检查笔录规则研究[J]
.中国司法鉴定,2003(2):33-37.
被引量:4
9
蒋丽华,佟志伟.
论勘验、检查笔录的采用标准[J]
.政法学刊,2003,20(6):67-69.
10
贾有治,谷志平.
论我国刑事回避制度之完善[J]
.湖北社会科学,2004(5):78-79.
被引量:1
1
郑海金.
M^n+对鲁米诺—H2O2化学发光反应的催化机理研究[J]
.许昌师专学报,1992,11(4):26-29.
2
韩金土,王辉,刘德汞.
浅谈强酸和一元弱酸混合溶液的滴定[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0(1):56-59.
被引量:1
3
宋子台,汪世龙,李林.
桑色素荧光法测定痕量锗的反应机理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5,15(5):75-78.
被引量:5
4
解析PVC热稳定剂的种类划分与作用机理[J]
.聚合物与助剂,2009(2):49-51.
被引量:3
5
开小明.
强酸和弱酸混合溶液直接滴定的条件[J]
.大学化学,2006,21(2):63-64.
被引量:2
6
谢乃贤,高倩蕾.
功、热概念新论介绍[J]
.化学通报,1989(8):48-51.
7
孙斌,唐中坤,游文玮.
药学专业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J]
.大学化学,2016,31(8):42-46.
被引量:3
8
段毅文.
本征耦合的平行-串联二级反应常数的最优参数估计(英文)[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0,39(4):389-392.
9
刘若晴.
原子移动新论[J]
.大众科技,2009,11(3):106-106.
10
陈文山.
重组化学实验的构想[J]
.琼州学院学报,2002,0(3):76-77.
科技咨询导报
2007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