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唐山地震前后区域重力场变化机制 被引量:46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系统地分析了唐山地震前后34期的重力测量数据,讨论了地面沉降、采矿和地下水位变化对重力观测的影响.论证了观测资料的可靠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构造、形变测量和测震结果分析了重力变化的物理机制,讨论了这次强烈地震前后重力变化的全过程,演绎出3个特征阶段重力变化的物理机制:①1971~1975年期间,震区附近区域重力场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它与莫霍界面的上隆有关;②1975~1976年期间,根据形变、地震波的震源机制解正演的唐山点的重力变化表明,这期间的重力变化主要由震前的蠕滑、膨胀和同震位错引起.重力观测表明,蠕滑和膨胀是发生在震前的;③1976年8月以后的重力变化呈恢复趋势,地壳的均衡下沉和引张恢复是这一期间重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9-407,共9页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基金 国家地震局"八五"攻关项目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黄建梁,李辉,李瑞浩.点源位错引起的重力、位势及其梯度变化[J].地震学报,1995,17(1):72-80. 被引量:22
  • 2曾融生,朱露培,何正勤,丁志峰,孙为国.华北盆地强震的震源模型兼论强震和盆地的成因[J].地球物理学报,1991,34(3):288-301. 被引量:51
  • 3梅世蓉,唐山地震孕育模式研究,1992年,50,109页
  • 4李瑞浩,重力学引论,1988年,146页
  • 5李瑞浩,Tectonophysics,1983年,97期,159页
  • 6黄立人,地震科学研究,1983年,5期,1页
  • 7李兴才,地震学报,1983年,5卷,1期,73页
  • 8张祖胜,地球物理学报,1981年,24卷,2期,182页
  • 9赵国光,地震学报,1981年,3卷,3期,217页
  • 10陈运泰,地震学报,1980年,2卷,1期,21页

二级参考文献28

  • 1林邦慧,华北地震科学,1987年,5卷,增刊,49页
  • 2王新华,1987年
  • 3刘福田,地球物理学报,1986年,29卷,442页
  • 4Ye Hong,Tectonics,1985年,4卷,153页
  • 5汪素云,地震学报,1985年,7卷,17页
  • 6曾融生,地震学报,1985年,7卷,125页
  • 7Chun Waiying,Phys Earth Planet Inter,1983年,33卷,111页
  • 8林邦慧,1982年
  • 9杨承先,地震,1982年,5卷,29页
  • 10张汝惠,地震地质,1982年,4卷,57页

共引文献71

同被引文献511

引证文献46

二级引证文献29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