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QT离散度与心室颤动关系的临床观察(摘要)
被引量:
4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QT离散度与心室颤动关系的临床观察(摘要)李为民富路黄永麟熊灵牛静波才冰高黎平郭晖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变异——QT离散度(QTd)反映了心室复极时间的局部差异。我们观察并分析了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QTd与心室颤动(室颤...
作者
李为民
富路
黄永麟
熊灵
牛静波
才冰
高黎平
郭晖
机构地区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鞍钢铁东医院
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
出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4-84,共1页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
关键词
心肌梗塞
QT离散度
心室纤颤
分类号
R542.220.6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5
引证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95
1
王成义,杨金荣,荣阳,赵曼,苏业钦.
高血压病QT离散度与左心室肥大和猝死的关系研究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6,3(24):39-40.
被引量:26
2
李迪俊,邱汉婴,吴波.
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相关动脉再灌注对QT离散度的影响[J]
.心脏杂志,2005,17(1):68-70.
被引量:3
3
刘伟宏,李庚山.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心室易损性的电生理实验研究[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3,9(6):699-702.
被引量:4
4
向红,杨捷.
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增加与室颤的关系[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3,21(5):282-283.
被引量:108
5
刘国仗.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及其危害性[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5,14(1):54-55.
被引量:35
6
陈义汉,龚兰生.
QT离散度[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23(4):307-309.
被引量:164
7
颜登幼,邹济南,段红,钟泳霓.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心电图QT离散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23(4):287-287.
被引量:135
8
刘德平,曾环宇,张洁.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室颤动与QTc离散度关系的探讨[J]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5,9(1):32-33.
被引量:24
9
马奕,郭映春,刘燕,王现青,崔长琮.
QT间期及其离散度测定的方法学研究和正常值[J]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5,9(3):130-132.
被引量:96
10
庞文跃,孙英贤,胡大一.
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及Q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颤动的预测价值[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9):829-83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2
1
李予文,刘伟利.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16(2):161-162.
2
李大鹏,苏大宇,公兰兰,殷实.
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衰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J]
.职业与健康,2006,22(10):793-794.
被引量:3
3
张具仓,杨少清,李月惠.
倍他乐克对老年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6):442-443.
4
贾百全,张彦.
氨酰心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QT离散度的变化[J]
.河北医学,2006,12(10):986-988.
5
张国胜,程风卫.
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动态观察[J]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0):56-56.
6
周志文,石蓓,樊启财,李克强,沈长银,许官学,余国珍.
急诊PCI和延期PCI患者QT离散度对比分析[J]
.心脏杂志,2007,19(3):323-325.
被引量:8
7
张颖,刘洁,王奉德,车凤仙,郭义武.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
.吉林医学,1998,19(6):325-326.
8
张建钢,赵月英,安明,赵通洲,韩建勤,胡守琪,方利华.
87例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溶栓治疗再通和未通QT离散度分析[J]
.宁夏医学杂志,1999,21(1):19-20.
9
张铸.
倍他乐克对急性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J]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1999,3(6):547-547.
被引量:2
10
颜登功,邹济南,崔秀涛,段红,钟泳霓.
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分析[J]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1998,19(4):245-246.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吴正波,李文逸,谢连娣.
从宗气不守探讨长QT综合征的中医病机[J]
.四川中医,2022,40(3):32-36.
被引量:1
2
王启兴,刘晓康.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与左室重构和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36):63-64.
3
张静,高宇新,吕明睿.
倍他乐克对冠心病心力衰竭QT离散度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1):54-54.
被引量:7
4
严华.
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24h分布与心率变化的关系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02B):417-418.
被引量:1
5
黄建平,张新霞,李松.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评价[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0):1529-1531.
被引量:10
6
唐忠梅,罗晓萍,农凤秋.
QTd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的临床意义[J]
.广西医学,2006,28(1):119-119.
被引量:1
7
杜红坤,韦宗文.
美多心安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右江医学,2006,34(5):475-476.
8
艾尔肯.阿吉,马依彤,王朝霞,武云.
冠心病病人室早发生与心率变化临床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12):1159-1160.
9
蒙应东,肖玉梅,扬景宁,冼明健.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与左室重构和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4):347-348.
10
王友敏,王绍欣,李转珍,李晓玲,汪砚雨,李春燕.
缺血性心肌病血清脑钠肽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1):1578-1580.
被引量:5
1
胡正清,汪玉宝,徐广,邓天明.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对QT离散度的影响[J]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0(4):318-319.
2
董晓莉.
QT离散度预测AMI患者发生室颤的价值[J]
.山东医药,2005,45(26):59-59.
被引量:1
3
蒋芳勇,李芝峰.
倍他乐克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18(6):871-871.
4
李书义,赵京生,吕德云,张三林,卜庆锋.
冠心病Q-T离散度与快速心律失常的关系[J]
.心电学杂志,1999,18(1):25-26.
被引量:8
5
王丛,冯美云,吴国霞.
Q-T离散度预测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探讨[J]
.包头医学院学报,1999,15(3):28-29.
6
陆玲娜.
急性心肌梗死Q-Tc离散度增加的意义[J]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1999,20(4):232-232.
7
黄永麟.
加强对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6):333-334.
被引量:23
8
王秀梅.
低血钾患者心室复极时间与复极离散度的临床意义[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56-756.
被引量:15
9
常福.
室内传导延迟病人心室复极时间的测定[J]
.心电学杂志,1992,11(4):221-223.
10
王秀红,杨捷.
冠心病平板运动试验前后Q-Tc变化探讨[J]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1998,12(3):182-18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