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霍米·巴巴与后殖民翻译理论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后殖民翻译理论研究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的局限。作为后殖民理论领军人物的霍米.巴巴,因"混杂理论"和"模拟概念"的观点而独树一帜。同时,他的后殖民理论对翻译研究向着纵深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作者
张建萍
机构地区
中国民用航空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长沙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100-101,共2页
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基金
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编号:TJ05-YW0209)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翻译研究
混杂
模拟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66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1
霍米·巴巴.民族和叙述[C].伦敦:路特利支出版社,1990.
2
韩子满.
文学翻译与杂合[J]
.中国翻译,2002,23(2):54-58.
被引量:167
二级参考文献
31
1
刘康.
一种转型期的文化理论——论巴赫金对话主义在当代文论中的命运[J]
.中国社会科学,1994(2):161-176.
被引量:13
2
钱钟书.林纾的翻译[A].《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3
艾勒克·博埃默 盛宁 韩敏中 译.殖民与后殖民文学[Z].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73.
4
巴赫金.文本对话与人[Z].白春仁 et al,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5
童元方.丹青难写是精神——论梁实秋译《咆哮山庄》和傅东华译《红字》[A].翻译学术会议——外文中译研究与探讨[C].金圣华 et al,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1998,241-253.
6
高克毅.一块肉·五香味——谈David Copperfield的中文翻译[A].金圣华.1998.217-229.
7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Z].张谷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8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Z].张谷若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9
迭更司.块肉余生述[Z].林纾,魏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0
段苏红.从被改写的昆德拉谈起[A].许钧.1998,98-100.
共引文献
166
1
杜萍,林嘉新.
佛禅、诗歌与历史:论华兹生的白居易诗歌译介及影响[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1):310-322.
2
张广法,刘瑄传.
后殖民语境下的中文电影英译策略研究[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6):96-99.
被引量:4
3
王波.
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理论述评[J]
.文教资料,2007(31):50-53.
被引量:11
4
李红英.
杨译《红楼梦》的“杂合”翻译策略[J]
.长城,2009(12):69-70.
5
张云廷.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翻译杂合[J]
.作家,2011(4):164-165.
被引量:1
6
王珊.
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阈看《呼兰河传》英译本中的杂合[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2(11):55-56.
被引量:2
7
罗新星.
文化的混杂化与第三种文化的生成——以旅游传播视角解读湘西凤凰古民居咖啡馆与酒吧[J]
.东南传播,2013(5):29-32.
被引量:3
8
罗志祥,王宁芳.
后殖民主义文学中的杂合与民族身份认同[J]
.芒种,2012(6):141-142.
9
吕玮.
浅谈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原则[J]
.芒种,2012(24):152-153.
被引量:3
10
郑海霞.
华裔身份建构的流变[J]
.芒种,2012(10):26-27.
同被引文献
55
1
王晓朝.
中西文化传播的双向互动与文化转型(下) 兼评张西平《中国与欧洲早期宗教和哲学交流史》[J]
.博览群书,2002(2):21-23.
被引量:5
2
陈荣东.
杨必和她的翻译[J]
.外国语文,1997,22(1):96-102.
被引量:10
3
王岳川.
新历史主义的理论意向[J]
.山花,1998,0(12):87-90.
被引量:3
4
孙致礼.
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
.中国翻译,2002,23(1):40-44.
被引量:951
5
蔡平.
翻译方法应以归化为主[J]
.中国翻译,2002,23(5):39-41.
被引量:249
6
张齐颜.
论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的解释力的不充分性[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1):100-103.
被引量:17
7
韩子满.
文学翻译与杂合[J]
.中国翻译,2002,23(2):54-58.
被引量:167
8
徐勇.
新历史主义批评[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3):41-43.
被引量:5
9
李明菲,许之所.
语言博弈及会话策略的调整[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5):760-763.
被引量:13
10
伽亚特里·斯皮瓦克.翻译的政治[A].许兆麟,郝田虎译.许宝强,袁伟选编.语言与翻译的政治[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引证文献
10
1
王富,李安斌.
后殖民翻译研究的权力转向反思[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3):110-114.
2
张丽,崔莹.
文化翻译在第二代华裔美国人身份建构中的作用[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9):76-78.
被引量:1
3
郑阳.
翻译杂合下博弈论的演绎[J]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12):86-87.
被引量:1
4
郑阳.
文化杂合下的异化翻译策略[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26(1):9-10.
5
曹宁亚.
韩素音及其《瑰宝》的文化翻译[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2):183-185.
被引量:1
6
胡密密.
《生死疲劳》小说中乡土语言的杂合翻译——以“第三空间”理论为视角[J]
.昌吉学院学报,2017(3):65-69.
被引量:3
7
胡密密.
莫言小说获诺奖因素的霍米·巴巴式解读[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1):82-84.
被引量:1
8
王冬伟,冯洪真.
《灶神之妻》中饮食文化建构的“第三空间”[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0(04X):60-61.
9
王璧.
从霍米·巴巴文化翻译“第三空间”看汉语习语英译[J]
.校园英语,2020(14):238-239.
10
张芳.
霍米·巴巴翻译思想在我国翻译研究中的体现及产生的意义[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9,38(1):138-14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王悦,夏光武.
伍慧明小说的创伤书写[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0(4):119-125.
被引量:3
2
王霞.
电影《绿皮书》中唐·谢利的文化身份建构[J]
.传媒论坛,2019,0(15):158-159.
被引量:6
3
薛攀.
浅析《瑰宝》中的中外文化交流[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20(2):101-104.
4
曹少森.
论博弈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9(1):115-119.
被引量:1
5
陈千飒.
基于语料库的《生死疲劳》熟语英译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105-111.
被引量:2
6
高晓仙,赵国月.
“乡土语言”的异语写作与文化回译[J]
.外国语文,2019,35(6):125-131.
被引量:2
7
王璧.
从霍米·巴巴文化翻译“第三空间”看汉语习语英译[J]
.校园英语,2020(14):238-239.
8
陈莹莹,扈李娟.
后殖民翻译理论对中医针灸穴位名称英译的启示[J]
.海外英语,2021(6):35-37.
9
张朦.
少数民族诗歌英译的文化意象传达策略——以《召树屯》为例[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1,43(4):72-75.
被引量:1
10
朱晓洁,查振宇.
第三空间理论视角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探索[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3):16-19.
1
宋为熹.
论汉英翻译中的杂合现象——以杨译《儒林外史》为例[J]
.文学界(理论版),2011(1):103-104.
2
范先明.
异化·归化·第三空间——对霍米·巴巴文化翻译观的再思考[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8(4):49-54.
被引量:8
3
陈倩.
霍米·巴巴杂合理论与翻译策略研究——兼论杨宪益、戴乃迭的《红楼梦》译本的杂合[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3):23-26.
4
邓红,李成坚.
建立翻译中的第三空间——论霍米·巴巴之“杂合”概念在翻译中的运用[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9(2):84-87.
被引量:7
5
张宏娴,李加强.
唐诗翻译中的第三空间——霍米·巴巴之杂合理论在唐诗英译中的体现[J]
.宿州学院学报,2008,23(3):64-65.
被引量:3
6
刘美荣.
文化视角下探究汉语典籍的英译策略[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1):6-7.
被引量:2
7
卢晓娟,曲芳.
杂合理论下的文化负载词汇杂合现象——以沙博理译《水浒传》为例[J]
.滨州学院学报,2010,26(4):94-97.
被引量:1
8
吴琪.
文化翻译的“第三空间”[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2(6):66-68.
9
淦丽霞.
霍米·巴巴文化翻译思想对全球化背景下汉译英的启示[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5(2):139-141.
被引量:2
10
李新云.
“第三空间”的构建——论后殖民理论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启示[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19(5):65-68.
被引量:18
长沙大学学报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