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学史视域中的作品意义观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文学史研究主体在理解文学作品时总是从自身的经验出发,这样便容易出现以今例古的情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排除主体性,而在于如何控制我们自己的前见。加达默尔的“视域融合”观念为我们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但他的理论还略嫌粗糙,还必须辅之以施莱尔马赫等人的“历史重建”理论,才能更好地构造文学作品的解释体系。
作者 蔡欢江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73,共7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闻一多全集(第一册)[M].上海:三联书店,1982.
  • 2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一分册)·引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 3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57.
  • 4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 5韦勒克 沃伦著 刘象愚译.文学理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43.
  • 6豪泽尔.艺术社会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 7蒋孔阳,朱立元.西方美学通史(第七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530-533.
  • 8巴赫金.诗学与访谈[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340、114、387、387、61、83、99、77.
  • 9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一)[M].中华书局本.

共引文献18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