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2-144,共3页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参考文献5
-
1[美]切特罗姆:《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黄静生,黄艾禾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第10页.
-
2[美]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5页.
-
3[美]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3页.
-
4杨守森:《灵魂漂泊与诗意栖居》,《文艺报》,1997年8月28日.
-
5[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同被引文献39
-
1曹海峰.分众时代:小众传播趋势下大众文化现象与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2):115-118. 被引量:23
-
2周宝山.略论“大众文化”及其影响[J].文教资料,2006(8):114-115. 被引量:1
-
3邝炼军,李欧.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大众文化[J].百色学院学报,2003,17(1):45-47. 被引量:2
-
4范希春.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6):79-83. 被引量:12
-
5陈默.媒介文化重构人类生存新环境[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1):33-36. 被引量:16
-
6刘瑛.手机短信的崛起与小众化传播[J].当代传播,2005(3):54-56. 被引量:20
-
7吕正兵.媒体文化的清醒剂:否定性美学[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25-28. 被引量:1
-
8陈培爱,林升梁.“市场细分”对社会文化的解构与重建[J].现代广告,2005(12):28-29. 被引量:2
-
9喻国明.解读当前中国传媒发展关键词[J].新闻与写作,2006(9):3-6. 被引量:31
-
10王培新,马强.优秀传统文化应成为大众文化的主流[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107-10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2
-
1赵金岭,何燕萍.符号消费视角下红色体育旅游的影响因素分析——以瑞金市为例[J].特区经济,2023(9):144-147. 被引量:2
-
2郑亚珂,孙灿.竞演类真人秀节目中的符号消费研究——以《披荆斩棘的哥哥》为例[J].传媒论坛,2022,5(1):50-52. 被引量:2
-
3徐微洁,郑雨禾.中日文化妆品广告劝说策略的对比研究[J].高等日语教育,2022(2):135-146.
-
4王卓慧.如何看待电视——阿多诺《电视与大众文化模式》新论[J].传媒观察,2014(6):36-38. 被引量:1
-
5李琦,谭瑶姬.欲望消费与话语霸权——电视剧文本中的“剩女”形象解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4):156-160. 被引量:4
-
6林升梁,李园.新浪微博汽车品牌粉丝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新闻大学,2015(4):109-115. 被引量:2
-
7陈万怀.物化与迷失:消费主义镜像下的网络购物思辩[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3(3):8-12.
-
8谷学强,胡靖.非言语传播视角下网络表情的传播功能研究[J].新闻界,2017(3):42-46. 被引量:19
-
9杨思宇,刘鸣筝.粉丝文化研究简史:历史脉络、理论梳理与趋势探析[J].传媒观察,2019,0(6):23-31. 被引量:18
-
10李娜.从爱国到文明:建国70年主流媒体环境话语变迁与共意动员[J].新闻界,2019(12):38-49. 被引量:7
-
1高静.寻根文学的意识形态规避与趋附[J].长城,2012(2):9-10.
-
2贡少辉.电视媒介的神话与日常生活化[J].现代广告,2010(13):32-37.
-
3钟素艳.蝉蜕之痛[J].海燕,2001,0(4):36-37.
-
4杨传兴.千禧年的钟声[J].少年月刊,2001,0(Z1):16-16.
-
5蒋立礼.不回报,我心不安[J].黄埔,1999(3):44-44.
-
6吴欢章.当前中国诗歌发展的几个问题[J].诗刊,1998(4):64-67.
-
7李敏焘.新世纪寄语[J].国际展望,2001(2):1-1.
-
8王文成.戏剧小品的本质特征初探[J].剧作家,2006(1):65-69.
-
9孙建锋.试析文学批评在电视传播中的变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1):345-346.
-
10陈希.从电视直观性论影视剧对小说叙事结构的改编[J].焦作大学学报,2014,28(4):55-5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