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7-168,共2页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参考文献2
-
1熊澄宇.《信息社会4.0》[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
2[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12页、10-11页、2页.
同被引文献862
-
1方兴东,严峰,徐忠良.漫长的拨号与呼叫——中国互联网早期接入的技术、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考察[J].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1):3-22. 被引量:3
-
2田文林.西方主流思潮与非西方国家的政治变迁[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1):21-32. 被引量:4
-
3刘涛.图像研究的语义系统及其视觉修辞分析方法[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8(4):37-48. 被引量:38
-
4杨颖兮,喻国明.传播中的非理性要素:一项理解未来传播的重要命题[J].探索与争鸣,2021(5):131-138. 被引量:28
-
5郭平,祁涛,陈建平.新媒体与新闻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论坛·2007”综述[J].新闻界,2007(5):3-4. 被引量:3
-
6郑保卫,王静.浅谈舆论引导的艺术与技巧[J].新闻界,2007(5):5-6. 被引量:9
-
7林新.和谐语境下“新闻”定义的反思——论新闻学话语建构的社会时代性[J].新闻界,2007(5):64-66. 被引量:3
-
8刘九洲,陈曦.论建设性新闻舆论监督[J].新闻界,2007(5):67-68. 被引量:12
-
9周怡.论时评与新闻的共生状态——当前新闻时评的发展趋势初探[J].新闻界,2007(5):71-72. 被引量:2
-
10黄桂萍,谭小兵.网络媒介语境下的网民暴力分析[J].新闻界,2007(5):138-139. 被引量:7
引证文献72
-
1姜蕊.从“人肉搜索”的畸形发展看网络管理[J].东南传播,2008(12):68-70. 被引量:3
-
2季丹,谢耘耕.中国网络舆情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反思——基于CNKI、CSSCI高被引论文观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0(4):48-56. 被引量:27
-
3华汝国.2005—2007年我国网络传播研究状况综述——以七种新闻传播核心期刊相关论文为依据[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1):5-10. 被引量:4
-
4王华.2007年中国大陆受众研究综述[J].新闻传播,2008(4):26-30. 被引量:4
-
5邹军.试论网络舆论的概念澄清和研究取向[J].新闻大学,2008(2):135-139. 被引量:46
-
6李良荣,张嫄.新老媒体结合 造就舆论新格局[J].国际新闻界,2008,30(7):30-34. 被引量:31
-
7李良荣,李彩霞.2007年中国新闻学研究回顾[J].新闻大学,2008(3):18-28. 被引量:4
-
8穆建刚,刘立红,连水仙.近年来我国网络舆论研究的历史性回顾[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4):8-11. 被引量:10
-
9龚秋晨.从“舆论监督”到“权力滥用”——以“哈市警察命案”为例对网络舆论的反思[J].新闻世界,2009(2):71-72.
-
10彭焕萍,刘赞.人文主义视角下的地方媒体经济新闻[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1):33-34.
二级引证文献435
-
1李佳.不能让“丧文化”打败学生——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J].作家天地,2020(24):88-88.
-
2肖佳琦.社会心理、意识形态、舆论——三个概念的辨析[J].作家天地,2020(18):123-124.
-
3王莉莉.新媒体时代下热点话题网络舆情的控制与引导思考[J].新闻传播,2022(6):113-114. 被引量:2
-
4张秀丽,韩立新.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30年:知识逻辑与创新取向[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1):83-100. 被引量:2
-
5周舟,曾银凤.乡村数字公共空间与女性非农就业发展研究[J].传媒论坛,2023,6(24):42-45.
-
6刘邱平.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挑战与应对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0(9):185-188. 被引量:1
-
7卫杨.是舆论监督还是网络暴力:网络暴力行为界定[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6):215-216.
-
8陈烨.高校校园贷犯罪治理困境与创新路径[J].贵州警察学院学报,2021,33(3):87-92. 被引量:1
-
9付玉辉.拓展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传播学的研究领域——2008年我国新媒体研究综述[J].国际新闻界,2009,31(1):16-19. 被引量:16
-
10王振华,张倩.网络民意:魔鬼与天使——以司法为例透析网络民意的法律意义[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5):5-8.
-
1汪海宁.论当代媒体与舆论格局的变革[J].新校园(中旬刊),2014,0(7):249-249.
-
2普丽华.论新闻文体的创造性非虚构写作[J].应用写作,2005(11):25-27. 被引量:2
-
3刘九洲.论新闻学范畴体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35(3):109-113.
-
4刘旸辉.美国新闻界对社会舆论的报道与研究[J].中国记者,2010(2):96-97. 被引量:2
-
5孙建辉,戴文静.高校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的用户需求调查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2):54-60. 被引量:17
-
6王石泉.舆论的兴起和舆情的引导[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13(5):109-113. 被引量:3
-
7王晓群.舆论系统小议[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2):60-61.
-
8郭闻捷.理性——到达理想的通途[J].新闻采编,2008(2):16-17.
-
9周朝晖.琉球使节眼中嘉庆初年的闽台世态风情——以《琉馆笔谈》为例[J].闽台文化研究,2015(2):29-34. 被引量:1
-
10安替.大众偷窥下的赤裸假期——湖南经视的真人秀节目[J].商务周刊,2002,0(19):78-7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