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痛感的净化——莫言小说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莫言小说中痛感情绪的净化,这种人物处于悲剧境地中痛苦的生命挣扎在更深的意义上所体现的是社会转型时期主体人格生长的艰难历程。它在人物与过去的连结中揭示出人物沉重的历史负累,对这种历史负累的感受与意识既是人物对自身悲剧命运的体验,也意味着人物的生命意识的逐步觉醒。
作者
赵顺宏
机构地区
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6-120,共5页
Jinan Journal(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莫言小说
痛感净化
分类号
I206.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67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
莫言.创作是痛苦的挣扎.文学评论家,1989,(2).
共引文献
167
1
任飞.
论《沙恭达罗》与《优哩婆湿》的结构相似性[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4(6):94-97.
被引量:1
2
翁银陶.
试论古神话的悲剧美[J]
.广西社会科学,2005(1):100-102.
3
杨晓莲.
酒神精神延伸在人类历史的两极——普罗米修斯与索科洛夫比较[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1):73-76.
4
王晓初.
中西悲剧艺术之比较与中国悲剧艺术的发展[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2):109-112.
被引量:1
5
王晓云.
《穆斯林的葬礼》的悲与奇[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6):174-175.
被引量:13
6
刘婷.
简论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以神话、杂剧等为例[J]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9(3):47-50.
被引量:2
7
潘定武.
司马迁创作心理刍论[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6):108-111.
被引量:2
8
刘求长.
经济繁荣与文艺发展:不平衡·非进步·负面影响[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1):110-113.
被引量:2
9
朱进国.
时间和主体在古典文学作品欣赏中的作用[J]
.固原师专学报,2006,27(1):19-21.
10
郭玉生.
衰亡?抑或永恒存在?——现代美学语境中的悲剧走向[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2):119-124.
同被引文献
12
1
周英雄.
红高粱家族演义[J]
.当代作家评论,1989(4):59-66.
被引量:5
2
朱向前.
莫言小说“写意”散论[J]
.当代作家评论,1986(4):12-19.
被引量:25
3
彭祖鸿.
论莫言小说叙事视角选择的美学意蕴[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8(3):22-25.
被引量:3
4
王金胜.
传奇:莫言小说的叙事资源与美学特征——以《红高粱家族》及中短篇小说为中心[J]
.唐都学刊,2005,21(1):132-135.
被引量:5
5
马春花.
莫言小说中的鬼魅世界[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2):48-52.
被引量:4
6
刘书勤.
天真的看 深邃的思——莫言小说的儿童叙事视角分析[J]
.理论月刊,2005(11):128-130.
被引量:7
7
程光炜.
魔幻化、本土化与民间资源——莫言与文学批评[J]
.当代作家评论,2006(6):11-22.
被引量:16
8
王北平.
莫言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突破——谈莫言小说的复调[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167-169.
被引量:1
9
刘卫英.由“吃”所产生的文化反思——莫言小说的历史与人性解读[J].呼兰师专学报.1999(01)
10
王自合,郑磊.
浅析民俗文化在莫言小说中的作用[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83-8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蔚琼.
贾平凹与莫言小说关于人的本性的描述对比[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2(1):81-82.
被引量:1
2
宋相辉.
《红高粱家族》的艺术特色研究[J]
.青年文学家,2013,0(32):22-22.
被引量:1
3
张昳雅.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J]
.青年文学家,2014,0(9Z):10-1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黄日柳.
《红高粱》中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表达方式[J]
.北极光,2015,0(10):7-7.
2
任丹.
民间视野下贾平凹、莫言创作对比[J]
.商业故事,2015,0(21):104-105.
1
许军.
来自汉字的痛感(组诗)[J]
.诗歌月刊,2011(1):67-68.
2
孙瑛琦.
痛感中的快感——论白居易《长恨歌》的悲剧美[J]
.青年文学家,2014,0(7):62-62.
3
麦笛.
痛感(外一首)[J]
.江南(诗),2014(3):46-46.
4
潘云贵.
我总是带着伤却那么幸福[J]
.诗刊,2012(24):69-69.
5
李星兴.
痛感和逃逸[J]
.诗歌月刊,2007(10):92-92.
6
宋亚萍.
献给新年的颂歌[J]
.建筑安全,2015,30(1):1-1.
7
曹开.
点点点[J]
.数学大王(中高年级)(3-6年级),2016(7).
8
安蓝.
奇迹[J]
.青年作家,2003(3):36-40.
9
琪轩.
明天启程去雅安[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13(5):45-46.
10
文雅.
不忘初心[J]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2014(6):30-30.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