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5-88,共4页
Education Review
共引文献22
-
1周志山.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研究[J].哲学动态,2002(2):18-22. 被引量:9
-
2文国伟.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探讨[J].探索,2005(3):149-154. 被引量:2
-
3胡群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的建构与意义[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26-30.
-
4乔翔.近年来关于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问题研究综述[J].天府新论,2007(1):34-37. 被引量:1
-
5葛长龙.刍议哲学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19):167-168.
-
6李万鹏,种海峰.从思想到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三个转换”[J].前沿,2008(3):71-74. 被引量:4
-
7李章吕.关于“讲坛哲学”改革发展之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7(3):27-30.
-
8李章吕.论“讲坛哲学”的改革与发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5):141-144. 被引量:2
-
9黄禧祯.素质教育和哲学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评论,2009(3):18-22. 被引量:5
-
10余玉湖.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理论本质和特征[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9,29(4):25-30.
同被引文献7
-
1孙正聿.关于哲学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哲学研究,2000(6):65-69. 被引量:60
-
2贺来.哲学教育的规范化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学与研究,2006(9):5-10. 被引量:7
-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4[德]马克思(K·Marx),[德]恩格斯(F·Engeis)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6.
-
5王兰.走出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影响的实践诉求——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8(12):54-56. 被引量:1
-
6程广云,夏年喜.哲学教育三论[J].教学与研究,2011(10):89-96. 被引量:4
-
7韩震.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4(6):24-25.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6
-
1黄禧祯.论哲学教育生活化的叙事问题[J].教育评论,2011(1):72-75.
-
2黄洪华,马岳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及其现实诉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25(1):30-34. 被引量:1
-
3郭红明.微博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转向的理论契合及其价值探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1-5. 被引量:5
-
4曹梦茹.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改革[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2):224-225. 被引量:1
-
5王欣.高等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探究[J].长江丛刊,2018(5):209-209.
-
6章文博.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的文化特征探讨[J].青春岁月,2017,0(17):223-223. 被引量:1
-
1包艳.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共课教学改革构想[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7(6):3-3.
-
2郝煜.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共课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0(30):51-51.
-
3艾修俊,张金华.以和谐理念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7(11):44-46. 被引量:5
-
4王萍.浅议小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J].新课程导学(下旬刊),2017,0(1):76-76. 被引量:1
-
5屈柳玲.论和谐校园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1):26-30. 被引量:11
-
6王洁,刘红妹,刘利.互动式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考试周刊,2008,0(41):124-125. 被引量:1
-
7郭万牛,杨蓉.中国大学生生存教育培养策略[J].社科纵横,2009,24(12):145-147. 被引量:9
-
8王昕芳.浅析和谐社会理念下的思想道德教育[J].商情,2012(29):180-180.
-
9徐雪平,宋海洋,李娜.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理论,2009(15):248-249. 被引量:2
-
10郭万牛.高校亟需加强对学生的生存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98-100.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