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盐城市生态足迹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计算和分析表明,该区域1996-200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生态赤字呈上升势头,从而得到生态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正在逐年加剧,而资源利用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的结论,进而提出了减少生态赤字的对策。
作者
王珊珊
管华
孙继勇
袁晓燕
机构地区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30-132,共3页
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基金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4KJD047109)
关键词
盐城市
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动态变化
对策
分类号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896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8
1
杨振,牛叔文,常慧丽,刘正广.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持续性评估[J]
.经济地理,2005,25(4):542-546.
被引量:57
2
蒋依依,王仰麟,卜心国,王建华.
国内外生态足迹模型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2005,24(2):13-23.
被引量:93
3
龙爱华,张志强,苏志勇.
生态足迹评介及国际研究前沿[J]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6):971-981.
被引量:133
4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陈东景.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2):280-285.
被引量:614
5
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
生态足迹方法:可持续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以张掖地区1995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为例[J]
.生态学报,2001,21(9):1484-1493.
被引量:433
6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陈东景.
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J]
.地理学报,2001,56(5):599-610.
被引量:649
7
徐中民,张志强.
可持续发展定量指标体系的分类和评价[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6(4):82-87.
被引量:62
8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
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
.地理学报,2000,55(5):607-616.
被引量:833
二级参考文献
106
1
陈易.
生态基区与崇俭思想[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7(1):18-20.
被引量:6
2
匡耀求,黄宁生.
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生态踩占模型及Ecological Footprint一词的翻译[J]
.热带地理,2004,24(3):298-300.
被引量:4
3
闵庆文,余卫东,成升魁.
商丘市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分析[J]
.资源科学,2004,26(5):125-131.
被引量:52
4
尹璇,倪晋仁,毛小苓.
生态足迹研究述评[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5):45-52.
被引量:58
5
熊德国,鲜学福,姜永东.
生态足迹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及改进[J]
.地理科学进展,2003,22(6):618-626.
被引量:192
6
戴明忠,盛学良.
江阴市近5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5):482-487.
被引量:19
7
龙爱华,张志强,苏志勇.
生态足迹评介及国际研究前沿[J]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6):971-981.
被引量:133
8
李静.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评价[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4):7-9.
被引量:5
9
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郑度.
中国的生态空间占用研究[J]
.资源科学,2001,23(6):20-23.
被引量:158
10
苏筠,成升魁,谢高地.
大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占用初探——对北京、上海的案例研究[J]
.资源科学,2001,23(6):24-28.
被引量:103
共引文献
1896
1
郝枫,张圆,陆洲.
中国国民财富积累可持续性评估——适宜比率、关键资本与转换模式[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7):1-16.
被引量:3
2
蒋小芳,段翰晨,廖杰,宋翔,薛娴.
基于多模型的黑河中游甘临高地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J]
.农业机械学报,2022,53(9):178-188.
被引量:7
3
王业宁,王豪伟.
近20年内蒙古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动态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S01):218-224.
被引量:12
4
吴景辉,张戈,王耕.
能源富集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43(1):187-193.
被引量:5
5
江卫华,张若冰,谭益兰.
西藏人口城镇化及其生态足迹分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23(1):9-16.
被引量:1
6
李中锋,高婕,钟毅.
西藏草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4):9-19.
被引量:9
7
李炳宏.
基于能值的陕西省生态承载力区域差异分析[J]
.区域治理,2018,0(32):290-290.
8
卢旭,刘邵权.
都江堰市生态足迹与生态经济持续性评价[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6):143-147.
被引量:1
9
周晓丽.
丹东市生态足迹测算与分析[J]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4(3):157-160.
被引量:1
10
刘宇辉.
中国省级区域经济生产的资源需求——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分析[J]
.经济地理,2006,26(S1):293-297.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28
1
刘宇辉,彭希哲.
中国历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可持续性评估[J]
.生态学报,2004,24(10):2257-2262.
被引量:224
2
李晓玲.
铜川新区生态足迹的计算[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6):747-750.
被引量:2
3
李红,张凤荣,孙丹峰,周连第.
生态足迹模型在山区生态可持续评价中的初步应用——以1999年北京西部山区为例[J]
.山地学报,2005,23(5):636-640.
被引量:7
4
张芳怡,濮励杰,张健.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及应用——以江苏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4):653-660.
被引量:157
5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400-500.
6
Wackernagel M,Rees W E.Our Ecological Footprint: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M].British Columbia:New Society Publishers,1996.
7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
8
恩施州统计局,恩施州调查队.恩施州统计年鉴(2003~2009)[K].恩施:恩施州统计局,2003-2009.
9
刘钦普,林振山,冯年华.
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及在江苏省耕地利用评价中的应用[J]
.生态学杂志,2007,26(10):1685-1689.
被引量:50
10
Wackeruagel M,William R. Perceptual and structural barriers to investing in natural capital:Economics from an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spective [ J ].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7,20 ( 1 ) :3 - 4.
引证文献
3
1
张圣武,邓雪娇,常胜.
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J]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0):84-87.
被引量:1
2
李保茵,郑国璋.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新乡市耕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2):94-98.
被引量:4
3
李保茵,郑国璋.
基于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平顶山市耕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7(1):110-11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施开放,刁承泰,孙秀锋,左太安.
基于耕地生态足迹的重庆市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研究[J]
.生态学报,2013,33(6):1872-1880.
被引量:91
2
孙秀锋,施开放,刁承泰,左太安.
重庆市耕地生态承载力水平时空差异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1):3181-3188.
被引量:12
3
童悦,毛传澡,严力蛟.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浙江省耕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31(5):664-670.
被引量:12
4
杨凤海,赵烨荣,赫轩,李玉琢.
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6,47(9):77-84.
被引量:6
5
樊玉杰,董世杰,杨佳.
基于耕地生态足迹的昭通市耕地可持续发展评价[J]
.中国市场,2017(31):46-47.
被引量:1
6
林尤跃,李旭尧,姚望,李明强,邓艳,曹建华,蒋忠诚,梅祥.
典型岩溶断陷盆地耕地承载状况时空分布特征[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43(2):194-203.
被引量:1
7
蒋鸥.
基于生态足迹的湄潭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4):18-19.
1
宋超,刘长礼,董华,张云,侯宏冰,姜建梅,裴丽欣.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六盘水市可持续发展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33(6):8-11.
被引量:2
2
谢红霞,任志远,莫宏伟.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
.干旱区地理,2005,28(2):215-218.
被引量:25
3
常魁.
城市生态足迹对总体规划中产业格局的影响[J]
.应用能源技术,2013(9):1-4.
4
黄青,王让会,任志远.
西安市城市生态足迹估算与动态变化分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4):153-156.
被引量:6
5
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广州为例[J]
.地理研究,2003,22(5):654-662.
被引量:228
6
王丽玲,张树深,郑洪波,张芸.
城市生态足迹与承载力的测度与分析[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S2):298-300.
7
张志祥,吴晨波,张玉龙,邓南圣.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武汉城市匿可持续发展评价[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F11):108-113.
8
周敬宣,李湘梅,陈雷,李勇.
基于集对分析的城市生态足迹预测——以武汉市为例[J]
.资源科学,2007,29(3):111-116.
被引量:12
9
白钰,曾辉,梁尧钦,刘语凡,詹望.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中温室气体环境责任的区域分配法[J]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5):555-560.
被引量:7
10
李湘梅,周敬宣,罗璐琴,袁松虎.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城市生态足迹动态化评价[J]
.资源科学,2007,29(5):16-21.
被引量:6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