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少数民族文论对中国文论现代转换的意义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文论研究一直是中国文论研究的薄弱环节。但,作为中国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论能整合古代文论,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及世界性胸怀,实现多民族、古今、中外的三重对话,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作者
王红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天府新论》
2007年第4期124-127,共4页
New Horizons from Tianfu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论
中国文论
彝族文论
现代转换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41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8
1
徐其超.
春风吹遍盆周山区——论四川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0(4):4-11.
被引量:4
2
阿库乌雾.
生命的突围与审美的重构——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先锋诗人的文化策略[J]
.民族文学研究,1995,13(4):3-7.
被引量:10
3
罗庆春.
灵与灵的对话——倮伍拉且诗歌创作述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0(6):29-35.
被引量:4
4
巴莫曲布嫫.
试论彝族古代诗理论的立象取比特征[J]
.贵州民族研究,1996,16(4):86-100.
被引量:4
5
徐其超.
唱出大凉山奴隶解放时代的强音──论新中国第一个彝族诗人吴琪拉达[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17(1):77-83.
被引量:1
6
曹顺庆,李思屈.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J]
.文艺研究,1996(2):12-21.
被引量:112
7
吉狄马加.
寻找另一种声音[J]
.民族文学,2001,0(5):90-92.
被引量:5
8
罗庆春.
论吉狄马加诗歌的文化品格[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16(5):48-52.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141
1
高玉.
文论“话语”理论评析[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3):207-213.
2
李天鹏.
萧红再批评:中国古代文论“诗穷而后工”的当代时效性[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3):169-181.
3
芦思宏.
从《文心雕龙》“通变”观看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发展[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3):89-98.
4
段吉方.
文论“失语症”与当代中国文论的价值重估、原创推动[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3):1-9.
5
俞蓓,朱霞.
“康定七箭”的崛起与多民族文学的协同发展[J]
.阿来研究,2020(1):1-7.
被引量:2
6
刘泽华.
主体性的焦虑:学术反思浪潮下的时代症候[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2(1):99-116.
7
龙彼德.
在另一种形式中再生——论吉狄马加的诗歌艺术[J]
.民族文学,2008(1):110-117.
8
袁永平.
从文论“失语”论看后殖民理论的局限性[J]
.山花(下半月),2009(4):153-155.
9
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 历史学[J]
.学术月刊,1998,30(2):96-113.
10
佟中明.
论新疆锡伯族用汉语创作的当代中青年作家群[J]
.民族文学研究,1998,16(4):51-5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57
1
巴.苏和.
蒙古族古代文论研究概述[J]
.民族文学研究,1999,17(4):8-12.
被引量:1
2
祝注先.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诗歌史研究断想[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6):71-76.
被引量:4
3
张佳生.
纳兰性德的词学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1986(1):84-89.
被引量:9
4
齐敬之,别廷峰.
建国以来纳兰性德研究情况综述[J]
.民族文学研究,1986,4(1):30-35.
被引量:2
5
热依罕.
关于《福乐智慧》研究的简述[J]
.民族文学研究,1986,4(2):27-30.
被引量:1
6
马清福.
蒙古族文艺理论家法式善[J]
.民族文学研究,1986,4(2):37-40.
被引量:2
7
梁一孺.
苍劲雄健的草原牧歌——蒙古族文学的美学特色[J]
.民族文学研究,1986,4(3):67-73.
被引量:1
8
曹顺庆.
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
.文艺争鸣,1996(2):50-58.
被引量:476
9
邵建.
世纪末的文化偏航──一个关于现代性、中华性的讨论[J]
.文艺争鸣,1995(1):24-35.
被引量:10
10
张法,张颐武,王一川.
从“现代性”到“中华性”——新知识型的探寻[J]
.文艺争鸣,1994(2):10-20.
被引量:180
引证文献
4
1
张文娟.
发现与输出中国少数民族文论[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8(1):38-40.
被引量:3
2
刘亚娟.
新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史综述[J]
.阿来研究,2019,0(1):172-191.
3
时胜勋.
从中国文论到中华文论:中华多民族文论发展的独特价值[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1):42-48.
被引量:1
4
李国太.
中国多民族文论研究管窥[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3(4):27-3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乌日斯嘎拉.
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进展述要——2009年发展报告[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6):135-141.
2
刘亚娟.
新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史综述[J]
.阿来研究,2019,0(1):172-191.
3
胡建次.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论研究述论[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3):117-123.
1
张文娟.
发现与输出中国少数民族文论[J]
.甘肃民族研究,2009(1):90-92.
2
宝音达.
简析少数民族文论中有关文学功能的论点[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6):39-41.
被引量:1
3
张文娟.
发现与输出中国少数民族文论[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8(1):38-40.
被引量:3
4
金乾伟,杨树喆.
古代少数民族文论与汉族文论族别比较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5):66-70.
被引量:1
5
钟兴麒.
中国少数民族文论学科建设的标帜性成果——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史》[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4):105-106.
6
于晓川.
味“味”之味——彝族文论与汉族文论之个案比较[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99.
7
张文勋.
《中国历代少数民族文论选》序[J]
.民族文学研究,1987,5(6):3-6.
被引量:1
8
世纪之交的思索──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五人谈[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0(2):56-60.
9
张卫东.
论中国文论的“理论性”[J]
.文艺评论,2006(5):11-16.
被引量:3
10
姚新勇,刘亚娟.
少数民族文论的困境与中国文论“失语症”连带[J]
.文艺理论研究,2017(1):35-46.
被引量:6
天府新论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