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半旱式栽培-垄作与不同宽度厢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水稻半旱式栽培是一种新的稻田栽培方法。其基本形式是改稻田过去传统的长期淹水平作栽培为一定规格的垄沟,以沟水持续浸润垄埂的半旱状态灌溉方式种水稻,为水稻生长发育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这项技术正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也被遵义地区作为重点发展粮食生产的“五突破”措施之一。
作者
杨独清
机构地区
风冈县农业局
出处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6-38,共3页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关键词
半旱式栽培
垄作
厢作
水稻
产量
分类号
S51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3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83
1
龙建洪.
旱育秧不同播量、叶龄、密度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04,24(6):26-29.
被引量:6
2
曲文章.
赴日本甜菜考察报告[J]
.中国甜菜糖业,1993(4):48-58.
被引量:6
3
廖学群,隗溟,朱自均.
秧田秧苗分蘖结构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1):9-13.
被引量:19
4
张朝伦,徐家兰.
除草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400-400.
被引量:2
5
王希群,马履一,贾忠奎,徐程扬.
叶面积指数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
.生态学杂志,2005,24(5):537-541.
被引量:284
6
章秀福,王丹英,屈衍艳,李华.
垄畦栽培水稻的植株形态与生理特性研究[J]
.作物学报,2005,31(6):742-748.
被引量:27
7
沈昌蒲,尹嘉峰.
国内外研究垄作区田的情况[J]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95(2):62-64.
被引量:22
8
苏祖芳,吴九林,李国生,张亚洁.
水稻秧苗素质对分蘖成穗率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1995,15(3):10-14.
被引量:26
9
黄庆裕.
水稻垄作栽培的关键技术及其效应分析[J]
.广西农业科学,1995,27(4):151-152.
被引量:23
10
张荣华,何庸,孙广玉.
大豆宽台栽培与垄作耕层温度调查[J]
.现代化农业,1996(7):13-14.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6
1
杜卫军,刘书起.
水稻沟台栽培技术的增产效应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1998,2(3):5-8.
2
曾燕,黄敏,蒋鹏,邹应斌.
冷浸田条件下不同类型品种的表现和高产栽培方式研究[J]
.作物研究,2010,24(3):140-144.
被引量:10
3
扈婷,郑华斌,陈杨,黄璜.
垄作栽培条件下作物生理特性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12,26(6):702-706.
被引量:7
4
唐新媛,范昭能,吕泽林,邓贤康,赵小康.
垄作栽培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4(3):66-69.
被引量:5
5
刘建霞,郑华斌,姚林,贺慧,黄璜.
播种量与秧龄对秧苗素质及其垄作梯式栽培产量的影响[J]
.作物研究,2014,28(4):345-348.
被引量:1
6
林柏森,贾玉洲,赵孝如,霍宝瑜.
膜下滴灌甜菜区中耕除草机的结构及特点[J]
.中国甜菜糖业,2023(1):20-24.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林洪鑫,刘光荣.
冷浸田改良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91-93.
被引量:18
2
李伯欣,徐培智,周柏权,黄旭,游奕来,甘道建.
适宜于改良后酸性田和反酸性田的水稻品种筛选试验[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2):13-14.
被引量:2
3
苏金平,袁福生,徐昌旭,刘光荣,王晓明.
不同施肥方式对冷浸田早稻产量影响研究初报[J]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6):90-92.
被引量:6
4
董稳军,徐培智,张仁陟,黄旭,郑华平,解开治.
土壤改良剂对冷浸田土壤特性和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7):810-816.
被引量:36
5
苏金平,范芳,徐昌旭,袁福生,刘光荣.
不同种植密度对冷浸田水稻产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3,25(12):16-18.
被引量:8
6
张教海,杨正武,吴勇刚,张友昌,王孝刚,夏松波,别墅.
棉花垄作栽培的生态生理效应[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3):5697-5699.
被引量:2
7
王红妮,王学春,陶诗顺,李军.
秸秆残茬对低温潜沼性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含量及稻谷产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32(3):179-183.
被引量:11
8
黄慧.
垄作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4,46(6):67-69.
被引量:4
9
刘燕琴,刘杰,杨永东,焦雁翔,任风鸣.
种植模式对金钱草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0):158-162.
被引量:2
10
王飞,林诚,李清华,方宇,林新坚,刘玉洁,刘启鹏,林丽红.
长期深窄沟排渍对冷浸田地下水位、土壤化学特性及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5):571-578.
被引量:6
1
印保林.
水稻半旱式栽培的配套技术[J]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1992(5):9-10.
2
廖根生.
千亩水稻半旱式栽培成功经验[J]
.赣南农业科技,1990(2):26-26.
3
刘学文.
水稻半旱式栽培结合养鱼提高经济效益[J]
.西昌农业科技,1993(3):8-8.
4
农人乐.
再生稻要种好头季打基础[J]
.农村实用技术,2010(10):35-35.
5
王燕丽.
遵义县“水稻半旱式栽培”试验初报[J]
.耕作与栽培,1989,9(1):7-9.
6
姚术然.
水稻半旱式栽培对纹枯病的控病效果分析[J]
.广西植保,1996,9(4):4-8.
7
李明桂,王云翔,王瑞祥,王子才.
杂交水稻宽垄覆膜半旱式栽培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5):589-590.
被引量:4
8
李经勇.
半旱式栽培对中稻——再生稻的影响[J]
.再生稻,1997(1):23-25.
被引量:1
9
改造川西平原低产下湿漕田的一项增产技术——温江县稻田垄作半旱式栽培的调查[J]
.四川农业科技,1991(1):6-7.
10
林家乐.
水稻半旱式栽培是改造低产田的有效途径[J]
.赣南农技通讯,1989(1):1-3.
耕作与栽培
199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