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美学与艺术向日常生活的回归 被引量:2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近来美学界的热门话题。随着社会在整体上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向,审美化(aestheticization)取代了现代化(modernization)成为今天的主导现象。就美学领域而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一个主要后果,是打破艺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边界。"为艺术而艺术"的现代主义精英艺术逐渐与商业行为结合起来,服务于社会的美的外观的塑造,艺术再一次成为社会生活的工具。与之相应,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以符号、图像为代表的虚拟生活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导致的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变革,不同理论家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有人热情欢呼,有人激烈批判,有人审慎分析。这里发表的三篇文章,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内涵、历史渊源、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探讨。
作者 高建平 彭锋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3,共5页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3Paul Oskar Kfisteller, “The Modern System of the Arts : A Study in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 .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ume 12. Issue 4, Oct., 1951, pp 496-527.
  • 4门罗·比厄斯利.《西方美学简吏》,高建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6页.
  • 5Paul Guyer, "18th Century German Aesthetics", 见网络版 The Stand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 6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46页.
  • 7高建平.实用与桥梁——访理查德·舒斯特曼[J].哲学动态,2003(9):16-19. 被引量:24
  • 8Sonja Servomaa主编.Dialogue and Universalism, Vol. Ⅶ, No. 3--4/1997.
  • 9Aleg Erjavec主编.Filozofski vestnik (Filozofski institut ZRC SAZU, Ljubljana), 2/1999.

共引文献126

同被引文献247

引证文献28

二级引证文献4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