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个时期以来,针对以往中国画界轻视传统的倾向,针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方化的倾向,我们提倡了传统,提倡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倡通过临摹来深入发掘传统遗产中的深层文化资源。但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目前看来,一方面,临摹、师古人,的确给近期中国画的创作带来巨大的效益和面貌的改观,给中国画的发展带来了深层次的动力和源源不断的传统文化能源。而另一方面,临摹古人、临摹传统、尤其是那种表面化的浮浅临摹,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也给目前中国画创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比如目前出现的"伪古意",学习临摹同一个古今大师的一群当代画家的作品面貌的相似和雷同,闭门造车,缺乏生活气息、时代精神和创作感等等一些问题。国画界的许多问题往往像钟摆,从一个极端摆向另一个极端。这种现象在近一百年显现得尤为明显,和西方式的极端化思维非常相似。是否与我们中国画界在近一百年来所使用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西方式思维有关?这一点还不得而知,但至少我们中国画界缺少对于传统思维方式的精华的深刻把握,比如对于"中庸",对于"和"、"合一",对于"辩证"等理念的把握。如果深刻地把握这种中国式思维的精要,不会出现这样不断地摇摆的文化现象。为此,我们在这里把写生问题单独提出来,组织文章进行讨论,目的在于通过提倡写生,在某种程度上扭转片面地注重临摹而带来的某些弊端,这并没有意图通过强调写生来否定临摹的意思。在我看来,临摹、写生、创作是三个密切相关的范畴,正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传统中所提出的"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一样。怎么来理解"三位一体"?不是像一般的理解的那样,三者各占三分之一,三个并重,三国鼎立,而是在同一整体中的三个部分的合一。并且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在每个单独部分中,都包含有另外两部分的要素于其中。比如,临摹不仅仅是单纯的临摹,而是要提倡创作性的临摹,并要把临摹应用到写生中去或在写生中同时参照临摹。比如写生,要尽可能地有可供参照的临摹范本,并要创造性的使用,缩小写生与创作的差距。中国画由于其程式性的特质,它既可以通过像书法临帖那样来学习传承,也可以通过写生直接提纯个性化程式来存在,还可以通过创造性地建构新程式来发展,如果我们把这三者相互联系起来,是不是会更好呢?
出处
《国画家》
2007年第4期3-5,22,共3页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