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加速度向下就一定是失重吗?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牛顿运动定律一章中有一节课讲解了失重和超重的概念,教材中的定义为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重力的现象为超重现象;反之,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重力的现象为失重现象.
作者
郭旺
机构地区
邗江中学
出处
《物理通报》
2007年第7期63-64,共2页
Physics Bulletin
关键词
失重现象
加速度
高中物理教材
牛顿运动定律
超重现象
悬挂物
支持物
物体
分类号
G634.7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8
1
吴建英.
对失重与超重的教学初探[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9(1):56-57.
被引量:1
2
柯志强,韦有忠,黄初红.
用“视重法”巧解超重与失重问题[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S1):42-44.
被引量:2
3
邢红军,林崇德.
论教学过程的自组织转变理论[J]
.课程.教材.教法,2006,26(11):27-33.
被引量:39
4
胡楚雄.爱因斯坦等效原理与惯性力[J].力学与实践,1984,6(3):48-48.
5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开发中心.物理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86-87.
7
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43.
8
陈清梅,安红.
“人造重力”及其教学意义[J]
.物理教师(高中版),2008,29(5):10-11.
被引量:1
9
吕基昌.
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探讨[J]
.物理教学,2009(7):18-19.
被引量:7
10
赵坚,李力.
关于重力与万有引力关系的再探讨[J]
.物理教学,2011(1):10-12.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5
1
胡扬洋,王慧.
剖析超重与失重“判据”引发的教学疑难问题[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3(7):28-30.
被引量:4
2
刘欣,陈清梅,邢红军.
超重与失重的高端备课[J]
.物理教师,2013,34(12):30-31.
被引量:2
3
刘思苪.
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超重、失重的判断技巧[J]
.文理导航,2017(2):62-62.
4
黄颖.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研究[J]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1(8):73-74.
被引量:2
5
王迪,周丽萍.
核心素养导向下思维进阶的物理模型教学设计--以“超重和失重”为例[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2(27):44-46.
二级引证文献
8
1
丛天奕.
基于新课改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路径[J]
.试题与研究,2023(6):7-9.
2
周长春.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研究——以“超重和失重”为例[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6,34(5):28-31.
被引量:25
3
郑珊,李晶.
“超重与失重”教学中的物理学习环境分析[J]
.物理之友,2017,33(5):15-16.
被引量:1
4
徐丹丹,桂维玲(指导),孙莉.
基于科学论证的“超重和失重”教学研究[J]
.物理通报,2020,49(11):42-46.
被引量:1
5
赵丹.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J]
.中学课程资源,2021,17(1):44-46.
6
林胜龙.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J]
.亚太教育,2022(12):169-171.
被引量:9
7
孙婷婷,郑友进,左桂鸿.
库仑定律教学的高端备课[J]
.物理通报,2022,51(9):60-63.
8
邢红军,童大振.
聚焦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生命之源——以物理高端备课的研究为例[J]
.教育科学研究,2019(9):61-66.
被引量:10
1
郭旺.
加速度向下一定是失重吗?[J]
.物理教学,2007,29(7):60-61.
2
杨渠.
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现象的演示[J]
.物理教学,2009(1):30-30.
被引量:1
3
宋永剑.
超重与失重现象在定理计算中的应用[J]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06(1):39-40.
4
温顺超.
用“失重和超重”定性的分析问题[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8):28-28.
5
徐晓华.
超重失重释疑[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09(3):59-59.
6
周娟,张发良.
失重,也许会带来无限商机[J]
.投资与营销,2006(1):72-72.
7
赛尔江.卡依所旦.
超重与失重规律在解题中的应用[J]
.技术与市场,2016,23(4):228-228.
8
崔彦涛.
浅谈对超重、失重现象的理解和应用[J]
.中学生理科应试,2003(8):22-24.
9
张连之.
“小巧”实验演示“失重”[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06,24(4):62-62.
被引量:1
10
许致虎.
巧用“失重和超重”定性分析问题[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8,37(3):30-30.
物理通报
2007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