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生态道德建设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人的生态意识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重点,以提高人的生态道德素质为目标,重视和加强生态道德建设。
作者
朱洪波
机构地区
贵州大学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7-101,共5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
生态道德建设
措施
分类号
B82-058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70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2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4—04—05.
共引文献
370
1
王成娟.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利益思想——献给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J]
.外交学院学报,2004(3):31-35.
被引量:4
2
魏爱军.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本质论[J]
.理论探索,2004(5):28-31.
被引量:2
3
山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课题组.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J]
.山东社会科学,2004(10):9-13.
被引量:3
4
李忠,彭敏.
论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J]
.求实,2004(11):41-43.
5
黄宗良.
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坚持社会主义[J]
.新视野,2004(5):37-39.
被引量:1
6
吴绵超.
科学发展观溯源[J]
.理论探索,2004(6):20-22.
7
章越松.
社区建设的宗旨和路径指向[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11):253-255.
被引量:1
8
于晓凤.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由观浅析[J]
.教学与研究,2004(12):76-80.
被引量:4
9
曾繁仁.
生态美学研究的难点和当下的探索[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2(1):96-101.
被引量:12
10
叶峻,杜永吉.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到科学发展观[J]
.社会科学研究,2005(2):45-50.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4
1
李英杰.
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J]
.求实,2008(S2):204-205.
被引量:10
2
周鸿.
试论生态道德[J]
.思想战线,1988,14(1):25-29.
被引量:7
3
陈寿朋.
生态道德建设浅议[J]
.求是,2005(14):44-47.
被引量:25
4
华启和.
关于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J]
.生态经济,2005,21(12):35-38.
被引量:14
5
付文杰,何艳玲.
论生态文明与生态道德教育[J]
.教育探索,2005(12):43-45.
被引量:26
6
陈寿朋,杨立新.
生态环境问题的道德因素及其调适方法[J]
.甘肃社会科学,2006(3):78-81.
被引量:8
7
徐海红.
新时期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刍议[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55-56.
被引量:4
8
陈寿朋,杨立新.
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道德教育审视[J]
.道德与文明,2007(2):63-66.
被引量:33
9
刘经纬,黄超.生态文化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0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80-381.
引证文献
5
1
范松仁.
慈善捐赠的道德省思[J]
.江西社会科学,2008,28(12):60-63.
被引量:4
2
朱蕴丽.
佛教伦理与生态教育[J]
.甘肃社会科学,2009(6):227-229.
被引量:3
3
吴双霞,廖福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生态道德研究回顾与展望[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34(4):54-57.
被引量:1
4
魏新强.
试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道德建设[J]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92-94.
5
杨秀辉,李绍东.
公民生态道德法律意识培育研究[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4(4):122-12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方军雄.
捐赠,赢得市场掌声吗?[J]
.经济管理,2009,35(7):172-176.
被引量:43
2
方军雄.
公司捐赠与经济理性——汶川地震后中国上市公司捐赠行为的再检验[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25(1):17-26.
被引量:7
3
王书玲.
论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14-15.
被引量:1
4
董建梅,韩伏彬.
衡水市公民生态道德认知状况调查研究[J]
.世纪桥,2013(5):116-116.
5
杨文野.
浅析佛教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J]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7):148-150.
6
曾青,俞白桦.
佛教的生态观及其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
.怀化学院学报,2015,34(2):59-61.
7
余允球,季宏.
基于“五水共治”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5,0(3):33-33.
8
石晓燕.
中国明星参与公益慈善的困境分析及政策建议[J]
.现代交际,2017(16):68-70.
被引量:1
9
彭柏林,易璐.
我国公益慈善伦理研究的梳理、反思与展望[J]
.伦理学研究,2020(2):45-52.
1
陈昌志.
略论生态道德建设的作用[J]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1):18-20.
被引量:2
2
陈敏.
生态道德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24(5):114-117.
3
陈寿朋.
生态道德建设浅议[J]
.求是,2005(14):44-47.
被引量:25
4
陈寿朋.
加强生态道德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J]
.求是,2006(24):48-50.
被引量:26
5
王圣祯,张鸿冰.
福斯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道德建设的启示[J]
.学术交流,2013(8):10-13.
被引量:6
6
钱进.
论“人与自然和谐”作为生态伦理学的对象——兼议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J]
.道德与文明,2015(4):129-134.
7
凌申.
应加强公民生态道德建设[J]
.生态经济,2002,18(10):88-89.
8
杨立新,王丽,张新宇.
论当代中国生态道德的思想渊源[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23(10):28-31.
9
倪波.
和谐社会视域内道德对市场经济价值意蕴的再思考[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3(4):61-65.
10
钱广荣.
论“人与自然和谐”作为生态伦理学的对象——兼议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J]
.伦理学研究,2015(4):104-109.
贵州社会科学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